时间: 2025-04-26 18:5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44
日上高城柳影齐,
风轩临水看莺啼。
初来木杪鸣相应,
稍入花间听却迷。
芳草自深句践国,
行人犹隔御儿溪。
思家每恨无轻翼,
可对莺花不憯凄。
太阳升高,照耀着高城,柳影摇曳齐整;
微风拂过水面,听见黄莺在啼叫。
刚到这里,树梢间的鸣叫声互相应和,
深入花丛中,听得更是迷醉。
芳草幽深,宛如古国的景致,
行人却仍然隔着御儿溪。
每当思念家乡时,总是恨不能展翅高飞,
但对着莺花,却也不觉得凄凉。
作者介绍:刘基(1368-1444),字伯温,号君谟,明代文学家,官员,兼擅诗文。刘基在政治上曾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政治斗争被贬。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刘基在政治斗争中感到孤独与无奈,常常思念故乡,也希望能逃避现实的困扰。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与鸟鸣,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水西寺东楼晓起闻莺》是一首描绘春日晨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作者的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联“日上高城柳影齐”描绘了阳光洒在高城之上,柳树的影子在阳光下摇曳成行,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风轩临水看莺啼”则引入了声音,通过风与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和谐氛围。
诗中“初来木杪鸣相应,稍入花间听却迷”描写了鸟鸣声的悦耳动听,尤其是在花丛中更显其迷人。此时,鸟鸣与花香交融,使得诗人沉醉于美好的春日里,暂时忘却了世事的烦忧。然而,接下来的“芳草自深句践国,行人犹隔御儿溪”则转入对故国的思念,句践国的典故寄托着对往昔的怀念,行人隔溪而望,恰似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思乡的痛苦,以及对自由飞翔的渴望,然而面对美丽的莺花,又不愿沉浸于悲伤之中,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春日的美丽,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情感复杂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诗中提到的“句践国”指的是哪个朝代?
A. 秦朝
B. 汉朝
C. 春秋时期
D. 明朝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忘却
B. 思念
C. 轻视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