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3:23
题慧山
作者:蒋重珍 〔宋代〕
龙山慧山两山云,
出能为雨入为晴。
云山之气有敛散,
敛散之理斯为神。
我庐山下为小隐,
云为动兮山为静。
悠然而出物之泽,
屹然而峙地之镇。
我见云山善与俱,
云山无情不见余。
我比云山多此见,
不如一似云山无。
全诗翻译:
龙山和慧山之间云雾缭绕,
云彩能使山间降雨又能让阳光普照。
云与山的气息有时聚集有时散开,
这种聚散的道理真是神妙。
我在庐山下隐居,
云在动,而山在静。
悠然地从中流出滋润万物的恩泽,
巍然屹立如同大地的镇守。
我看到云山与我同在,
而云山是无情的,不见他人。
我比云山多了一份见解,
却不如云山那样无所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哲思,延续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思想。
作者介绍:
蒋重珍,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自然与哲理,对隐逸生活有独特的理解和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山水之间,反映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哲学思考。
这首《题慧山》通过描绘龙山与慧山的云雾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和谐。开头两句以“龙山慧山”引出自然的美景,云彩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云山之气有敛散”则引发深刻的哲思,表达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提到“我庐山下为小隐”,显示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在宁静的环境中获得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尤为出色。云与山的对比,动与静的交织,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宁静的哲思。最后两句更是深化了主题,诗人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却无法与自然的无情相比,体现了一种谦卑和自我反思的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隐逸与自我认识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云山的变化为线索,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哲理的深思,最终达到对自我与自然的反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体悟。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龙山慧山”指的是哪两座山?
判断题:诗人对隐逸生活持积极态度。 (对/错)
填空题:诗中提到“云为动兮山为静”,表现了__和__的对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为读者提供更多对宋代诗词的理解与欣赏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