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9:58
元秀峰前累世居,
圣朝旌表振门闾。
四方来客多登弟,
一邑为儒喜读书。
诗阁夜闻吟木狖,
水亭晴见戏荷鱼。
石娇华表溪山里,
晚景寒烟尽不如。
在元秀峰前,世代居住的人们,
在这个圣朝的昭示下,门庭显赫。
各地的来客纷纷前来拜访,
整个县城都为读书的士人而欢喜。
在诗阁的夜晚,可以听到吟唱的声声如猿,
在水亭的晴天,可以看到戏水的荷花与鱼儿。
石头娇美如华表,隐藏在溪山之间,
晚景中的寒烟,即使再美也不如这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诗阁”与“水亭”,可能引申自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作者介绍: 高绅,宋代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常表达对家乡及读书环境的眷恋,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深厚影响。
创作背景: 咏华林书院作于作者对华林书院的怀念与赞美之时,书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象征着当时士人对知识的追求与敬重。
这首诗通过对华林书院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景观。开头两句描绘了书院的历史与声望,表明了这一地区世代的文化积淀,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自豪。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书院的热闹与生机,强调了来自四方的学子们汇聚在此,共同探讨学问的盛况,展示了书院作为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性。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到的“吟木狖”和“戏荷鱼”,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也暗示了诗人在书院内外的生活情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则以“晚景寒烟”作结,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感慨,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时光的不可再得。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色与书院的文化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读书、求知的执着与热爱,传达出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华林书院的赞美,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与文化交流的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朝”是指哪个朝代?
“吟木狖”中的“木狖”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追求,但高绅的诗更加注重书院的文化氛围,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