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5:56
作者: 侯善渊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去质贪华,还淳复古,本源浊以徐清。
卑谦处厚,能弊不新成。
知足无荣无辱,彝然御非躁非轻。
还知否,存亡得失,进退若亏盈。
如斯全可道,心中出屑,眼里抽钉。
瞳蒙奕羽,虚谷旷然明。
三气氤氲密降,纯阳焕形释心凝。
归来处,风恬浪净,明月照寰瀛。
这首诗表达了回归质朴、崇尚古风的思想。人们常常贪图华丽,但真正的根源常常是混浊的,只有经过缓慢的清理才能见到清明。处事应当谦卑厚重,即使遭遇挫折也不应急于求成。知足常乐,荣辱皆淡然,心中要有主见,不被外界的浮躁和轻佻所动摇。你是否明白,存在和消亡、得失、进退都如同盈亏一样重要。这样的道理全在心中,心中有杂念时,眼中也会失去焦点。目光如同被羽毛遮住,内心却依然空明。三种气息如云雾般密布,纯阳的光辉使得内心凝聚而明亮。归来的地方,风平浪静,明月照耀在辽阔的海面上。
作者介绍:
侯善渊,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常表达对古风的追求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希望通过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向往。
《满庭芳》通过对比质朴与华丽,强调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重要性。诗中使用了许多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开篇以“去质贪华”提出主题,接着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内涵与价值在于心灵的纯净,而非外在的浮华。诗中提到的“知足无荣无辱”更是道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安宁与知足常乐的重要性。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归来处,风恬浪净,明月照寰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强调了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质朴的重要性,倡导知足常乐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对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怀。
诗词测试:
“去质贪华”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知足无荣无辱”强调了什么?
诗的最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