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39
赐资治通鉴呈范淳父学士 张舜民 〔宋代〕
通鉴初成赐近臣,不遗疏贱布恩均。 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滞周南二十春。 东观汗青身是梦,西宫削稿事如新。 细思当日修书者,祇有三人今一人。
《资治通鉴》刚刚完成,皇帝赐给了近臣,不分亲疏贵贱,恩泽均等。 我奔波了五千里来到淮水,而你却在周南滞留了二十个春秋。 在东观编纂史书的日子如同梦境,西宫中删改稿件的事情却历历在新。 仔细回想当初参与修书的人,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作者介绍: 张舜民,字子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质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舜民在得知《资治通鉴》完成后,向范淳父学士表达感慨的作品。诗中反映了作者对编纂史书的艰辛和对同道中人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比作者和范淳父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编纂史书的感慨和对同道中人的怀念。诗中“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滞周南二十春”一句,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地理名词,形象地描绘了两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东观汗青身是梦,西宫削稿事如新”则进一步通过“梦”和“新”的对比,表达了编纂史书的艰辛和成果的珍贵。最后两句“细思当日修书者,祇有三人今一人”,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同道中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编纂史书的感慨和对同道中人的怀念。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资治通鉴》是由谁主编的? A. 司马光 B. 张舜民 C. 范淳父 D. 苏轼
诗中“我投淮水五千里”表达了什么? A. 作者的行程 B. 作者的思念 C. 作者的感慨 D. 作者的决心
诗中“东观汗青身是梦”中的“梦”比喻什么? A. 编纂史书的艰辛 B. 编纂史书的成果 C. 编纂史书的乐趣 D. 编纂史书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