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浣溪沙》

时间: 2025-05-17 01:46:23

诗句

淡淡青山两点春。

娇羞一点口见樱。

一梭儿玉一纣云。

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

不曾真个也销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1:46:23

原文展示:

浣溪沙 詹玉 〔宋代〕 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见樱。一梭儿玉一纣云。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个也销魂。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青山淡淡地透出春天的气息,少女的娇羞如同微微张开的樱桃小口。她的发髻如玉般光滑,云鬓轻柔。在白藕的香气中仿佛见到了西施,在玉梅花的映衬下如同遇到了王昭君。虽然没有真正经历,但已经让人心神荡漾。

注释:

  • 淡淡青山:形容山色淡雅,透出春天的气息。
  • 娇羞一点口见樱:形容女子娇羞的样子,微微张开的嘴唇如同樱桃。
  • 一梭儿玉一纣云:形容女子的发髻如玉般光滑,云鬓轻柔。
  • 白藕香中见西子:白藕的香气中仿佛见到了古代美女西施。
  • 玉梅花下遇昭君:在玉梅花的映衬下如同遇到了古代美女王昭君。
  • 不曾真个也销魂:虽然没有真正经历,但已经让人心神荡漾。

典故解析:

  • 西子:指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后成为美女的代称。
  • 昭君:指王昭君,汉代美女,因和亲匈奴而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婉约、细腻著称。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少女的娇羞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的欣赏。诗中的少女形象,可能是诗人对理想中女性的描绘,也可能是对某个具体人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少女的娇羞形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如“淡淡青山”、“白藕香”、“玉梅花”,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中的“西子”和“昭君”典故,不仅增添了文化底蕴,也使得少女的形象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最后一句“不曾真个也销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的无限向往和陶醉,即使未曾亲身经历,也足以让人心神荡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淡青山两点春”:以淡雅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气息,青山作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娇羞一点口见樱”:通过“娇羞”和“樱桃小口”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 “一梭儿玉一纣云”:用“玉”和“云”来形容女子的发髻,展现了其光滑和轻柔的特点。
  • “白藕香中见西子”:在白藕的香气中仿佛见到了西施,运用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 “玉梅花下遇昭君”:在玉梅花的映衬下如同遇到了王昭君,同样运用典故,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不曾真个也销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的无限向往和陶醉,即使未曾亲身经历,也足以让人心神荡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娇羞一点口见樱”,将少女的嘴唇比作樱桃,形象生动。
  • 典故:如“白藕香中见西子”和“玉梅花下遇昭君”,运用历史典故,增添文化底蕴。
  • 拟人:如“淡淡青山两点春”,将青山拟人化,赋予其春天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少女的娇羞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通过对美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陶醉。

意象分析:

  • 淡淡青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娇羞一点口见樱:形象地描绘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樱桃小口增添了生动感。
  • 一梭儿玉一纣云:用“玉”和“云”来形容女子的发髻,展现了其光滑和轻柔的特点。
  • 白藕香中见西子:在白藕的香气中仿佛见到了西施,运用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 玉梅花下遇昭君:在玉梅花的映衬下如同遇到了王昭君,同样运用典故,增强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西子”指的是谁? A. 西施 B. 王昭君 C. 貂蝉 D. 杨玉环

  2. 诗中的“昭君”指的是谁? A. 西施 B. 王昭君 C. 貂蝉 D. 杨玉环

  3. 诗中的“淡淡青山两点春”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冬天的景色 C. 春天的景色 D. 夏天的景色

  4. 诗中的“娇羞一点口见樱”形容了什么? A. 少女的眼睛 B. 少女的嘴唇 C. 少女的头发 D. 少女的脸颊

答案:1. A 2. B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但风格更为豪放。
  • 李清照《如梦令》:描绘了少女的娇羞,风格婉约细腻。

诗词对比:

  • 詹玉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少女的娇羞,但詹玉的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詹玉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詹玉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溪亭 溪石呈李思道 田园偶兴 秋日溪亭 纪兴 复和呈莫仲篪 宴集 溪竹 丁巳岁观玉皇册礼 讲毕周礼诏赐御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洋洋洒洒 猎沙 完事大吉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凶开头的成语 胡枝扯叶 马家窑文化 画地作狱 齒字旁的字 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既来之,则安之 气字旁的字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立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神造 勾通 百端待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