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凤花》

时间: 2025-05-23 05:09:38

诗句

谁把深红浅绿蟠,羽毛飞动倚风阑。

时人不识来仪瑞,只向花前想像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09:38

原文展示

谁把深红浅绿蟠,羽毛飞动倚风阑。
时人不识来仪瑞,只向花前想像看。

白话文翻译

谁将那深红和浅绿的花瓣交错缠绕,
那羽毛似的花瓣在风中摇曳倚靠在栏杆上。
当代人无法识别这花的吉祥来历,只能在花前想象它的美丽。

注释

  • :缠绕、交错。
  • 倚风阑:在风中倚靠在栏杆上。
  • 来仪瑞:指花的来历和吉祥含义。
  • 想像看:想象着去看。

典故解析

“凤花”常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凤凰作为神鸟,寓意吉祥和美好。诗人提到的“来仪瑞”可能暗指某种美好的景象或吉祥的预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府,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追求。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应百里李天益的邀请下创作的,可能与当时的社交活动和文人交流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花为题材,描绘了深红和浅绿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舞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诗歌开头用“谁把深红浅绿蟠”引入,生动地描绘了花的色彩与姿态,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羽毛飞动倚风阑”则用形象的比喻,将花瓣比作轻盈的羽毛,增添了诗的灵动感。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当代人缺乏识别美好事物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花的想象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慨,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把深红浅绿蟠”:引入对花的描写,表现花的色彩鲜艳而交错。
    • “羽毛飞动倚风阑”:花瓣在风中轻扬,形象生动,传达出自然的活力。
    • “时人不识来仪瑞”:指出当代人无法识别花的美好象征。
    • “只向花前想像看”: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羽毛,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吉祥象征的向往,以及对人们缺乏识别美的遗憾。

意象分析

  • 深红浅绿: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的对比。
  • 羽毛:轻盈、自在,象征自由与灵动。
  • :美好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恩赐和吉祥的预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深红浅绿”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形状 C. 香味

  2. “羽毛飞动倚风阑”中,诗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3. 诗中提到的“来仪瑞”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花的颜色 B. 花的象征意义 C. 花的味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采用自然景物描写,但侧重于宁静与和谐的意境,表现出另一种自然美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自箴 其二 题画卷五首 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 灵山口 己丑中秋寓宿玉堂闻沈公雅大卿刘正夫户部集张园赏月走笔寄之 寄题莫氏椿桂堂 谒金门·塘水碧 三登乐·方帽卫寒 回黄坦 题张晞颜两花图二首 其一 繁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螭头笔 大喊大叫 長字旁的字 硕画 常寂光土 户字头的字 牛字旁的字 杜门绝客 己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晕晕糊糊 草偃风行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玄烛 更令明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