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2:4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2:49:42
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
七重宝树环绕着金色的界限,十种颜色的云彩拥抱着华丽的画梁。
诗中提到的“宝树”和“雯华”可以理解为古代建筑和园林景观中的常见意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种描绘手法在宋元时期的诗词中较为常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赞美。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梁,金朝著名诗人、文人。他以诗词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作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诗以其华丽的意象和精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诗中“七重宝树”与“十色雯华”的组合,既体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又揭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诗人在描写这些美丽景象时,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和谐与统一。诗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对色彩与形态的细致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赞美,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映。整首诗在丰富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感,使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景象,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宝树”有几重?
“十色雯华”指的是什么?
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元好问的这首《句》与王维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但元好问的笔触更加华丽,展现了他对繁华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宁静致远的哲理,二者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