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1:52
《风入松 苦暑戏与客语》
作者:陈维崧 〔清代〕
炎炎火镜正烧空,避暑苦无从。
客言安得匡庐瀑,还移取华井秦松。
玉女盆边吸露,水仙祠畔餐风。
答言计总未为工,不若在军中。
平驱十万横磨剑,涛声怒硬箭强弓。
恶浪千堆蹙黑,战旗一片摇红。
炎热的夏天,天空像火镜一样炙烤着大地,避暑的地方实在难以找到。客人问道:“怎么能去匡庐的瀑布,或者去华井的秦松那里呢?”我回答道:“在玉女盆边吸露水,在水仙祠旁吃风,似乎这些都不是好的办法,不如去军中。”
我想到十万精兵齐心协力磨剑,涛声震耳,箭矢如虹。恶浪翻滚,战旗在风中摇曳。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1700),字子华,号白云,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广泛涉及山水、咏物、抒怀等题材,尤其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夏季,作者因酷暑而感到无奈,便与客人谈论避暑之策。虽然诗中提到的地方都与避暑有关,但最终却回到了军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关注。
《风入松 苦暑戏与客语》是在炎热的夏季,诗人与朋友闲聊时产生的作品。诗中表现出对酷暑的无奈,透过对匡庐和华井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对于清凉环境的渴望。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话题转向了军中,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玉女盆”和“水仙祠”,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流露出诗人内心对清凉的向往。同时,后半部分提到的“平驱十万”和“涛声怒硬箭强弓”,则突显了作者对军国之事的关注与热爱,表现出他虽身处酷暑,却依然心怀壮志,勇于面对挑战。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富有韵律感。通过对比自然的清凉与军中的壮烈,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现实的反思,最终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酷暑与理想避暑地的对比,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理想和责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避暑之地是哪个?
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恶浪千堆蹙黑,战旗一片摇红。”中“恶浪”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