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24
万年甲子侍灯筵,正殿好泰天。
九州清宴亲藩宴,梦依稀玉盏金盘。
向晚西园烟火,来庭四海衣冠。
不才谢病已三年,老宿半凋残。
逢人每问朝廷事,但传闻不似从前。
搔首太平湖上,祧灯自理残编。
在万年的甲子轮回中,我侍奉于灯下的筵席,正殿显得格外的安宁。
九州的清宴中,亲王们欢聚一堂,梦中依稀可见那玉盏与金盘。
傍晚时分,西园烟花绚烂,四海宾客衣衫华丽,纷至沓来。
我因病已谢绝三年,老宿的身影也渐渐凋残。
每逢与人谈论朝廷之事,却听闻的消息与往日大相径庭。
我在太平湖畔搔首思索,孤灯下整理着残存的稿件。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以其诗文兼工著称,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诗人因病未能参与朝廷事务之际,表现出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此诗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盛世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以“万年甲子侍灯筵”引入,既有时间的沉重感,也隐含了对历史的反思。正殿的安宁与九州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诗人内心的孤独,后者则是对曾经繁华的憧憬。
“梦依稀玉盏金盘”一句,描绘了诗人梦中对往日宴席的回忆,反映出他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怀念。接下来的“向晚西园烟火”,则是现实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社会氛围。
然而,随着“逢人每问朝廷事”转折,诗人感受到的却是朝政之变,时代的变迁使得他与外界的联系愈发疏远。“不才谢病已三年”,深切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无法参与政事的无奈与自谦。
最后的“搔首太平湖上”,更是透出一份孤寂与思考,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对过往的懷念与无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测试:
“万年甲子”指的是:
“不才谢病”中“谢”字的意思是:
诗中描写的“西园烟火”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