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1:39
风入松
作者: 沈禧 〔元代〕
虬枝撑月倚高寒。
瘦影拂琅玕。
露华冷沁苍苔润,更深后万籁声乾。
尘虑于时顿息,冲襟此际惟宽。
俨然妆饰整衣冠。
独抱素琴弹。
铿金戛玉何清趣,知音少空自嗟叹。
志在高山流水,惊别鹤离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虬曲的树枝在月光下高高挺立,清瘦的影子轻轻拂过琅玕石。露水的清华沁入苍苔,越往深处,四周万籁俱寂。尘世的烦恼此时全然消散,心胸在此刻变得宽广。整装待发,独自抱着素琴弹奏。金声玉振,音韵清晰而有趣,但知音却少,不禁令人叹息。志趣在于高山流水,却惊叹于鹤的离去和鸾的分飞。
作者介绍:沈禧,元代诗人,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往密切,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心态复杂。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内心的宁静与对知音的渴望。
沈禧的《风入松》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诗开头以“虬枝撑月倚高寒”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树枝在月光下曲折而立,给人以孤独与高远之感。接着,瘦影轻拂琅玕,暗示了美与孤独的交织,生活的清澈与忧伤。
“露华冷沁苍苔润”一句,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诗人的内心感受,露水的清凉沁入青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随着“万籁声乾”,一切声响都消失了,诗人似乎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境地,内心的尘虑也在此时顿时解除,显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的“独抱素琴弹”,表明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寄托,乐音铿锵却知音难觅,构成了一种孤独感与对知音的渴求。最后一句“志在高山流水”,则点明了诗人的志向与理想,虽然美好的情感往往伴随着别离,鹤与鸾的离去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知音的渴求,呈现出一种孤高而清新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情感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友谊的渴望。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该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月亮
B. 琴
C. 鹤与鸾
D. 苍苔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志在高山流水”是比喻什么?
判断题: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在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