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20: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0:41:17
夫子垂竿处,空江照古台。
无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
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
登临秋值晚,树石尽多苔。
这位老师曾在这里垂钓,空荡的江面映照着古老的钓台。
此地无人再来,白色的浪花自然堆积成堆。
静鹤寻觅僧侣而去,疯狂的鱼儿回游入海。
我在秋天的傍晚登高望远,树石上满是青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夫子”可能隐喻孔子或其他古代圣贤,表现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钓鱼的意象也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字德仁,号宗俭,曾任职于太学,精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借描绘宁静的钓台和江河景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严陵钓台》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钓鱼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写到“夫子垂竿处”,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隐士和钓者,暗示着一种清静和淡泊的生活态度。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展现了空荡的江面和白浪汹涌的画面,给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感觉,似乎在传达一种人去楼空的失落。
接着,诗中提到了“鹤静寻僧去”,这一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暗含着人们对清静生活的追求。鹤和僧侣的结合,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超然,增添了诗的意境。最后,诗人登高望远,虽看到满是青苔的树石,却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宁静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现出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在喧嚣的社会中,追求宁静和自然生活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白浪自成堆”中的“白浪”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齐己的《严陵钓台》和柳宗元的《江雪》,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但齐己更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而柳宗元则表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沉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