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41
八月六日作四首
作者: 韩偓 〔唐代〕
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火帝动炉销剑戟,风师吹雨洗乾坤。
左牵犬马诚难测,右袒簪缨最负恩。
丹笔不知谁定罪,莫留遗迹怨神孙。
金虎挻灾不复论,构成狂猘犯车尘。
御衣空惜侍中血,国玺几危皇后身。
图霸未能知盗道,饰非唯欲害仁人。
黄旗紫气今仍旧,免使老臣攀画轮。
簪裾皆是汉公卿,尽作锋铓剑血醒。
显负旧恩归乱主,难教新国用轻刑。
穴中狡兔终须尽,井上婴儿岂自宁。
底事亦疑惩未了,更应书罪在泉扃。
坐看包藏负国恩,无才不得预经纶。
袁安坠睫寻忧汉,贾谊濡毫但过秦。
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
堤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与忧虑。诗中提到日月轮回,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无常。火帝和风师的比喻则反映了天命和自然力量的干预,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左手牵着犬马,象征着对权贵的依附;右手则是高官显贵,反映了对恩义的思考。后面几句提到国家和个人的安危,表明诗人对王朝更迭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韩偓,字子华,号南华,唐代诗人,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笔。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社会时局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危机以及个人对历史的沉思,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旧恩的反思。
韩偓的《八月六日作四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开篇便以“日离黄道”引入,隐喻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暗示着天命的变化和权力的更迭。接着,诗人用“火帝”“风师”等神话形象来描绘当时社会的动荡,表现出对自然与命运的无奈。
在描写个人与权力关系时,左牵犬马与右袒簪缨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权贵的无奈和对恩义的思考。最后几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深思,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关注,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对权力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呈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火帝”指代什么?
A. 天神
B. 战争
C. 自然力量
D. 权力
"左牵犬马"的意思是?
A. 牵引马车
B. 对权贵的依附
C. 养宠物
D. 享受生活
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如何?
A. 忽视
B. 怀念与反思
C. 赞美
D. 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