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7: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7:00:48
《潇湘二十韵》
作者: 齐己 〔唐代〕
二水远难论,从离向坎奔。
冷穿千嶂脉,清过几州门。
阔去都凝白,傍来尽带浑。
经游闻舜禹,表里见乾坤。
浦静鱼闲钓,湾凉雁自屯。
月来分夜底,云度见秋痕。
暮气藏邻寺,寒涛聒近村。
离骚传永恨,鼓瑟奏遗魂。
雾拥鱼龙窟,槎欹岛屿根。
秋风帆上下,落日树沈昏。
柳少沙洲缺,苔多古岸存。
禽巢依橘柚,獭径入兰荪。
色自江南绝,名闻海内尊。
吴头雄莫遏,汉口壮堪吞。
寥泬晴方映,冯夷信忽翻。
渡遥峰翠叠,汀小荻花繁。
势接湖烟涨,声和瘴雨喷。
急摇吟客舫,狂溅野人樽。
疏凿谁穷本,澄鲜自有源。
对兹伤九曲,含浊出昆仑。
这首诗描绘了潇湘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诗的开头提到两条河流,远远看去难以分辨,河水如同离开水源奔向坎坷的旅程。水流冷冽地穿过千山,清澈的水流经过几座州的门口。
宽阔的河水逐渐凝聚成白色的江面,旁边的水则显得浑浊。
游历中听闻舜和禹的故事,表面和内在都能看到天地的变化。
河岸宁静,鱼儿悠闲地垂钓,湾里凉风习习,雁儿安静地栖息。
月亮升起,分开夜空的底部,云层飘过,能看到秋天的痕迹。
黄昏的气息藏匿于邻近的寺庙,寒潮的声音扰动着近村的宁静。
《离骚》的悲恨流传千古,鼓瑟的声音奏响了遗留的魂灵。
雾气环绕着鱼龙的洞窟,独木舟倾斜在岛屿的根部。
秋风吹动着帆船,上下摇摆,落日将树影拉得长长的。
柳树稀疏的沙洲显得缺少生机,苔藓覆盖的古岸依然存在。
鸟巢依附在橘子和柚子树上,水獺的路径通向兰荪。
江南的色彩绝美,名声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吴头的雄风无法遏制,汉口的壮观令人惊叹。
晴空下的景色清晰可见,冯夷的信仰也忽然翻转。
远渡的峰峦翠叠,汀洲的小荻花盛开。
河水的涨势连通着湖泊的烟雾,声音与瘴气的雨水交汇。
急忙摇动的吟客小舟,狂溅起野人的酒樽。
疏凿的河流谁能穷尽其源头,清澈的水流自有其源。
面对这九曲的伤感,混浊的水流从昆仑山涌出。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景和,号浑天,生于盛唐时期。他以山水诗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齐己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哲理思考,追求意境的深远。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潇湘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思考。在政治动荡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寄托心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潇湘二十韵》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潇湘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中,齐己巧妙地运用水流、山川、雁鸟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同时,诗歌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和对历史的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的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呈现出一种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美。尤其是“暮气藏邻寺,寒涛聒近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寒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对古代治水英雄舜禹的追忆,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思考。
整首诗不仅具备了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而且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十分细腻。诗人通过对潇湘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潇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苍凉而深邃的情感基调。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个人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舜”和“禹”分别是: A. 诗人同名 B. 治水英雄 C. 孟子的老师
“浦静鱼闲钓”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悠闲 C. 动荡
诗中“秋风帆上下”描述的是: A. 船在水面上摇摆 B. 秋天的景色 C. 风的声音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