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23: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5:29
虚飘飘,风寒吹絮浪,春水暖冰桥。
势缓垂线,声乾叶下条。
雨中沤点随流水,风里彩云横碧霄。
虚飘飘,比时富贵犹坚牢。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风中飘荡着寒冷的花絮,春水温暖了冰冻的桥面。万物生长,力量虽然缓慢,却如悬挂的细线,轻声细语地传递着生命的气息。雨水滴落在流水中,随水而去;风中彩云横亘于碧蓝的天空。这一切的虚飘飘,与世间的富贵相比,依然显得坚固而真实。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尤其擅长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虚飘飘》系列诗作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尤其在经历人生波折后,他更加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哲理的思考。
苏轼的《虚飘飘三首》其三,以其轻盈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引人深思。开头“虚飘飘”一词,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既有对春天轻盈气息的描绘,也蕴含对于世事浮华的反思。诗中描绘的春水、飘絮、彩云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活力。
在描写中,苏轼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等,使得景物更显生动。比如“春水暖冰桥”,不仅是对春季气候的描写,更是对自然复苏的象征。而后面的“势缓垂线,声乾叶下条”,则展现了万物生长的缓慢与宁静,仿佛一切都在静静孕育着生命的希望。
最后一句“虚飘飘,比时富贵犹坚牢”,更是将整首诗的哲理升华。与世俗的浮华相比,这种自然的美与生机显得更加坚固与真实,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这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内心平和、真实自我的追求,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世俗的富贵相比,诗人更看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真实,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虚飘飘”主要描述了什么状态?
诗中“春水暖冰桥”表达了什么意象?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答案:
拿苏轼的《虚飘飘》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前者更侧重于描绘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变化,而后者则表现了对宁静和隐逸生活的追求。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迥异,苏轼的诗中有更多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