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庭芳 邀姚公书》

时间: 2025-07-12 21:35:51

诗句

山侗稽首,自别姚仙。

思心度日如年。

即此清清雨霁,遍润芝田。

伏惟神明协相,处安闲、法体然。

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

辄有微言相恳,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

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

些儿闲中闲事,待贤来、面罄不宣。

山侗拜,上玄中玄玉座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1:35:51

原文展示:

满庭芳 邀姚公书
作者: 马钰 〔元代〕

山侗稽首,自别姚仙。
思心度日如年。
即此清清雨霁,遍润芝田。
伏惟神明协相,处安闲法体然。
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
辄有微言相恳,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
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
些儿闲中闲事,待贤来面罄不宣。
山侗拜,上玄中玄玉座前。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恭敬地叩首,自从与姚仙分离后,
我心中的思念如同度过漫长岁月一般。
如今这清清的雨后天晴,滋润了芝田。
我恳求神明保佑,愿能安然处于法体之中。
如同昨天一样,我珍惜这平常的留念,书信互通。
时常有些微言相恳,邀请仙人前来,翩翩如鹤羽。
倘若能携云光前来拜访,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在这些闲暇事中,期待贤者的到来,面谈不言。
我在山中叩首,恭敬地在上天的玉座前。

注释:

  • 山侗:指在山中修行的人,通常是道士。
  • 稽首:叩首,表示恭敬的礼仪。
  • 姚仙:指姚公,可能是当时的道教高人或仙人。
  • 芝田:指灵芝生长的地方,象征长生不老。
  • 伏惟:恳求。
  • 法体:指道教的修行状态。
  • 鹤羽:象征仙人的轻盈和不凡。
  • 云光:象征仙气或神秘的光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道士,著名的道教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道教理想和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马钰与姚公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姚公的思念与向往,同时寄托了对道教精神和仙人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庭芳 邀姚公书》是一首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诗,充分展现了马钰对姚公的敬仰与思念之情。诗中开篇即以“山侗稽首”展现了诗人对姚公的恭敬,暗示了他在道教修行中的虔诚态度。接下来的“思心度日如年”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内心的孤寂,表现出对姚公的深切怀念。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暗含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遍润芝田”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在此背景下,诗人恳求神明的保佑,表达了对安宁的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对书信往来的描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诗人通过“微言相恳”,表达了对姚公的邀请,希望能与其重聚。最后,诗人期待贤者的到来,体现出一种对道教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侗稽首,自别姚仙:叩首于山中,表明对姚仙的尊敬和思念。
  • 思心度日如年:思念的心情使得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 即此清清雨霁,遍润芝田:雨后天晴,象征着希望和生机,反映了自然的美好。
  • 伏惟神明协相,处安闲法体然:恳求神明的保佑,希望安然处于道教的修行状态。
  • 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珍惜与姚仙的往日情谊,书信来往保持联系。
  • 辄有微言相恳,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通过微言请仙人前来,展现对高人风采的向往。
  • 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如果能携带神秘的云光来访,内心的感激难以言表。
  • 些儿闲中闲事,待贤来面罄不宣:在闲暇中期待贤者的到来,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倾诉。
  • 山侗拜,上玄中玄玉座前:在山中恭敬叩首,向高深的道教理想致敬。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鹤羽翩翩”暗示仙人的轻盈。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而深远。

意象分析:

  • :象征修行与隐逸,诗人所处的环境。
  • 雨霁:象征希望与生机,内心的宁静。
  • 芝田:象征长生和道教的理想。
  • 云光:象征仙气,寄托了诗人对道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侗稽首”意为: A. 在山中叩首
    B. 在山中打猎
    C. 在山中游玩

  2. “思心度日如年”表达了: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姚公的思念
    C. 对自然的向往

  3. “鹤羽翩翩”描述的是: A. 仙人的轻盈
    B. 雨后的风景
    C. 书信的流通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马钰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马钰更强调道教的精神内涵,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体的自由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不同,前者清新淡雅,后者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文人诗歌》
  • 《马钰及其作品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略禅者归南岳 秋夕寄诸侄 寄蜀国广济大师 采莲曲 寄云盖山先禅师 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 自题 早秋寄友生 中秋月 荆门秋日寄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逢年过节 红小鬼 允理惬情 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旭日东升 浮称流说 高谈阔论 解衣般礴 耸激 矜忌 见字旁的字 蕤宾铁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