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7:4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44:25
诗词名称: 详定试卷二首 其二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童子常誇作赋工,
暮年羞悔有杨雄。
当时赐帛倡优等,
今日论才将相中。
细甚客卿因笔墨,
卑于尔雅注鱼虫。
汉家故事真当改,
新咏知君胜弱翁。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年轻人常常自夸自己擅长赋诗,然而到了老年却为曾经的自负感到羞愧,想起了杨雄。当年他因才华被赐予绢帛和优厚的待遇,而现在在人才评定中却被忽略。细致的客卿因笔墨的修饰而变得高贵,但却不及那些以雅正为标杆的文人。汉朝的故事确实应该改一改,而新的诗作则知道你比弱者更胜一筹。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他致力于变法,倡导新法,推行多种改革,影响深远。王安石的诗词风格独特,注重现实题材,常以自我反省和社会观察为主题。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年轻时自负的反思与对文学及人才评价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时文人的一种批判和对汉代文学传统的重新审视。
《详定试卷二首 其二》是王安石晚期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示了他对文人自负与社会评价的深刻理解。开篇以“童子常誇作赋工”引入,传达出年轻时的骄傲与自信。接着提到“暮年羞悔”,表现出对过去的懊悔与反思,显示了时间对人的改变和成长。
诗中提到杨雄,意在强调当时文学界的高峰与自己的渺小,表现出王安石对文学成就的追求与对传统的敬畏。他以“当时赐帛倡优等”描绘了年轻时获得的荣耀,而“今日论才将相中”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感叹当初的辉煌已不再,反映出对文学地位的思考。
后半部分通过对“客卿”的细致描绘,表达王安石对当时文人风气的批评,认为过度的修饰与追求形式的内容不值得推崇。最后几句则是对汉代文学传统的再思考,希冀新的诗歌能够超越过去的局限,展现出新的视野与成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年轻时自负行为的反思和对当时文人风气的批判,强调了文学创作应当回归内容的真实与深刻,呼唤对传统的改进与创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童子”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
诗中提到的“杨雄”是谁?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常常对比,王安石的诗注重现实与反思,而李白的诗则更加奔放与洒脱。王安石在《详定试卷二首 其二》中展现了对文人自负的批判,而李白在《将进酒》中则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豪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