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8:24
求士近取材,论人远稽古。
郑公得杜陵,晋公有韩愈。
上思利社稷,下不愧宾主。
斯言宜服膺,余子未足数。
这首诗表达了对士人的渴求,强调了从近处汲取才华的重要性,而对远古的考证则显得不够必要。郑公(郑玄)从杜陵获得了学问,晋公(晋朝的韩愈)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诗人希望能为国家和人民谋取福祉,而不辜负来访的宾客。这些话语理应铭记在心,但我自己仍觉得不足。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对古典文学有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士人求贤若渴的时代,诗人借古人之例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国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寄托了希望与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典范的引用,展示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社会责任的关切。通过“求士近取材,论人远稽古”的对比,诗人明确提出了对当代人才的重视,认为我们应当更关注身边的人才,而不是过于沉迷于古代的成就与经验。郑公与晋公的提及,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在提醒当代文人应继承与发扬光大。最后的“余子未足数”,则透露出一种自谦与对自身不足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不足与对未来的追求。
这首诗以对人才的渴求为中心,强调了当代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呼吁关注身边的人。同时,诗人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的尊重与学习,表达了对自身不足的反思与自我鞭策。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郑公”是谁?
A. 杜甫
B. 郑玄
C. 韩愈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利于社稷?
A. 古人
B. 当代人才
C. 自己的才能
“余子未足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满
B. 自谦
C. 自信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曾伯的《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干》与杜甫的《春望》。李诗更强调对当代人才的渴求与责任,而杜诗则深刻描绘了战乱中的忧国情怀。两者都展现了对国家的关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