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3: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3:41:19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
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
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
化成风偃草,道合鼎调梅。
渥命随三接,皇恩畅九垓。
嘉言造膝去,喜气沃心回。
东阁延多士,南山赋有台。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五更时分,钟声和漏水声都停止了,千扇门都打开了。
紫宸殿下,残月映照,黄道的晨光也随之而来。
辨别颜色后,迅速朝着中禁而去,分班列队在上台。
祥瑞之烟刚刚缭绕,威风凛凛的凤凰正翱翔回旋。
斧头和文采归于全德,车轮适应众多的素材。
变化成风,草木也随之弯曲,志同道合如鼎和梅相调。
承接皇命,随顺三方,皇恩普惠到九天之上。
美好的言辞带着喜气,滋润心田。
东阁延请众多的士人,南山上赋诗有台。
阳春的美好,谁敢与之相比,空留下这首咏康的诗。
权德舆(约734年-799年),字君长,唐代诗人,曾任中书舍人,后升任给事中。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作品多描写生活情景、自然风光以及政治时事。
此诗为奉和李相公早朝时所作,表现了早朝的气氛与作者对朝政的关注与期盼。李相公可能指的是李林甫,时任宰相,诗中流露出对朝政的期待与赞美。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早朝的庄严和神圣,诗人以五更钟漏的声音开启一天的工作,千门扃钥的开启象征着朝政的开始。接着,诗人以紫宸殿下的残月与晨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感觉。诗中对早朝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以及对朝廷的期望。祥烟的缭绕与威凤的回旋,象征着吉祥与权威的结合,暗示着统治者的德行与治国理政的能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政治生活的反映。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传达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诗的最后,提到东阁与南山,似乎在呼唤士人共赴国事,展现出一种团结进取的精神。
整首诗表达了对朝政的期盼与美好的祝愿,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与向往。
诗中“千门扃钥开”是什么意思?
A. 所有的门都锁上了
B. 所有的门都打开了
C. 门没有钥匙
D. 只有一扇门开了
“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中“祥烟”代表什么?
A. 不吉利的事情
B. 吉祥的预兆
C. 烟雾缭绕
D. 诗人的忧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个人荣华
B. 朝政的美好与国家的未来
C. 自然的传统
D. 民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