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辛吉甫常州觐省》

时间: 2025-04-28 19:15:07

诗句

西去兰陵家不远,到家还及采兰时。

新年送客我为客,惆怅门前黄柳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5:07

诗词名称: 送辛吉甫常州觐省

作者: 陈羽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去兰陵家不远,到家还及采兰时。
新年送客我为客,惆怅门前黄柳丝。

白话文翻译:

诗人写道:西边的兰陵距离我家并不远,回到家时正好可以去采摘兰花。新年之际,我送走了客人,而我却感到惆怅,门前的黄柳丝随风摇曳。

注释:

  • 兰陵:指的是今江苏省的一个地方,以兰花著称。
  • 采兰:采摘兰花,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心情。
  • 新年:指的是农历新年,是送别和团聚的时节。
  • 惆怅:形容心情忧伤或失落。
  • 黄柳丝:柳树的细枝,春天发芽时呈现出嫩黄的颜色,象征着春天和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羽,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新年之际,诗人送别友人辛吉甫前往常州觐见省官。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春天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辛吉甫常州觐省》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惜别之情。开篇以“西去兰陵家不远”引入,既指明了地理位置,也暗示了亲近之情。诗人在这里不仅关注旅途的距离,更关注情感的连结,体现了他对友人归家的期待与喜悦。

“到家还及采兰时”一句,蕴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兰花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诗人通过“采兰”这一意象,表达了即将迎来的春天带来的美好时光。

转折到“新年送客我为客”,诗人意识到自己在送别中反而成了客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惆怅。此时,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让离别的情绪愈发浓重。最后一句“惆怅门前黄柳丝”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内心的情感,黄柳随风,犹如离别时的心情,既有春天的生机,又充满了惆怅与不舍。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构筑了一个富有春意的送别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去兰陵家不远:说明兰陵距离自己家并不遥远,表现出地理的亲近感。
  2. 到家还及采兰时:暗示春天来临时可以去采兰花,反映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3. 新年送客我为客:在新年送别朋友,心中却感到像个客人,流露出孤独感。
  4. 惆怅门前黄柳丝:门前黄柳随风摇曳,象征着离别的伤感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惆怅”与“黄柳丝”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情绪。
  • 对仗:使用“送客”与“我为客”的对比,强调了送别的情境与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陵: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故乡情怀。
  • 采兰:象征着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 黄柳丝:象征着离别的伤感与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陵”是指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山东
    • C. 浙江
    • D. 河南
  2. “惆怅门前黄柳丝”中的“黄柳丝”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离别的伤感
    • C. 友谊的长久
    • D. 生活的繁忙
  3. 诗人在新年送别友人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1. A. 江苏
  2. B. 离别的伤感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羽的《送辛吉甫常州觐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在表达送别情感时,陈羽侧重于内心的惆怅,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湘月 湘月 湘月 湘月 湘月 湘月 戌春泛舟西湖赋此 湘月 湘月·八月十四夕集冰丝厂,依白石体并韵 湘月·题陈叔同如升绿梅花下填词图 湘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溯流而上 四点底的字 桂子兰孙 时隐时见 荣趎 提手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干霄凌云 麦字旁的字 不一而足 怀刑自爱 戴季陶 面字旁的字 人微权轻 材轻德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