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日六绝句》

时间: 2025-07-28 11:10:37

诗句

远目随天去,斜阳著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10:37

原文展示:

春日六绝句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远目随天去,斜阳著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地方,目光随着天空延伸,斜阳照在树木上显得格外明亮。狗儿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叫唤,而人则在半山腰悠然行走。

注释:

  • 远目:远望,放眼望去。
  • 随天去:目光随着天空的方向延伸。
  • 斜阳:指西下的太阳,光线呈现出斜射的状态。
  • 著树明:光线照在树木上,显得明亮。
  • 犬知:狗知道。
  • 何处:什么地方。
  • :叫唤。
  • 人在半山行:人行走在半山腰。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春日景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与道家思想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126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尤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著称。其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春日六绝句》是在春天的季节创作而成,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春日六绝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首句“远目随天去”,将读者的视野引向广阔的天空,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的心态。接着“斜阳著树明”,描绘了夕阳的温暖与明亮,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诗人的目光从天空转向大地,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则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狗的叫声和人的行走构成了生动的生活场景。这里不仅仅是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引发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目随天去:诗人放眼远望,视线随着天空延展,表现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2. 斜阳著树明:夕阳斜照,树影明亮,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气氛。
  3. 犬知何处吠:狗在远处叫唤,似乎在表达对某个事物的关注,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4. 人在半山行:人行走在半山腰,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斜阳”比喻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 拟人:将狗的叫声赋予了情感,让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目: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温暖。
  • :象征生活的生动与自然的灵性。
  • 半山:象征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目随天去”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追求
    B. 对过去的回忆
    C. 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D. 对生活的无奈

  2. “斜阳著树明”中“著”字的意思是: A. 写
    B. 照耀
    C. 画
    D. 记录

  3. 诗人通过哪一句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A. 远目随天去
    B. 犬知何处吠
    C. 斜阳著树明
    D. 在半山行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杨万里的《春日六绝句》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前者通过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与希望;而后者则通过斜阳与山间行走,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两者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洞仙歌(对雨思友) 如梦令 喜迁莺(金村阻风)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 解佩令(春) 行香子·舟宿兰湾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虞美人·听雨 赋得含峰云 春池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辨若悬河 学行修明 舌字旁的字 七步成诗 蛮劲 电子 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牵四挂五 清都紫府 阜字旁的字 穷途之哭 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农运 拥彗扫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