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临江仙·和子珍》

时间: 2025-05-17 12:44:32

诗句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

罗衣花下倚娇憨。

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

树犹如此我何堪?

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2:44:32

原文展示:

临江仙·和子珍 谭献 〔清代〕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白话文翻译: 芭蕉叶未完全展开,丁香花也未完全开放,春天就这样匆匆过去了。穿着华丽的衣服,在花下显得娇憨可爱。美人吹着笛子,眼前仿佛是江南的景色。最让人感慨的是酒宴结束,人们散去后,微风吹拂着脸颊,略带醉意。树木尚且如此,我又能如何承受离别的痛苦呢?在离别的亭子旁,杨柳依依,凉爽的月光照耀着长长的柳枝。

注释:

  • 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未完全展开,丁香花也未完全开放,比喻春天未完全到来。
  • 春三:春天的第三个月,即春末。
  • 罗衣:华丽的衣服。
  • 娇憨:娇憨可爱。
  • 玉人:美人。
  • 酒阑:酒宴结束。
  • 疏风:微风。
  • 微酣:略带醉意。
  • 树犹如此我何堪:树木尚且如此,我又能如何承受离别的痛苦。
  • 离亭:离别的亭子。
  • 凉月:凉爽的月光。
  • 毵毵:长长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1848-1905),清代诗人,字仲仪,号梅溪,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春天即将结束时,感慨时光流逝和离别之情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诗人通过对芭蕉、丁香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匆匆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深切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末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芭蕉、丁香、罗衣、玉人吹笛等意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娇憨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象征春天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流逝。“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则通过美人的形象和笛声,勾起了对江南风光的向往和回忆。最后两句“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无奈和哀伤,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芭蕉不展丁香结:通过芭蕉和丁香的状态,暗示春天的短暂和未完全到来。
  2. 匆匆过了春三:直接表达春天匆匆流逝的感慨。
  3. 罗衣花下倚娇憨:描绘诗人在花下的娇憨姿态,增添诗意。
  4. 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通过美人的笛声和江南的景象,勾起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5. 最是酒阑人散后:表达酒宴结束后的孤寂和感慨。
  6. 疏风拂面微酣:描绘微风吹拂的舒适和略带醉意的情感。
  7. 树犹如此我何堪:通过树木的状态,表达对离别之情的无奈。
  8. 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以离亭和杨柳为背景,增添离别的哀伤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芭蕉不展丁香结”比喻春天的短暂和未完全到来。
  • 拟人:如“罗衣花下倚娇憨”将诗人拟人化为娇憨的形象。
  • 对仗:如“树犹如此我何堪”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之情的无奈与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芭蕉、丁香:象征春天的短暂和未完全到来。
  • 罗衣、花下:描绘诗人在花下的娇憨姿态,增添诗意。
  • 玉人、笛声:勾起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 酒阑、人散:表达酒宴结束后的孤寂和感慨。
  • 疏风、微酣:描绘微风吹拂的舒适和略带醉意的情感。
  • 树、离亭、杨柳、凉月:增添离别的哀伤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比喻了什么? A. 春天的短暂和未完全到来 B. 诗人的心情 C. 离别的痛苦 D. 江南的景色
  2. 诗中“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江南的向往 B. 对美人的赞美 C. 对笛声的喜爱 D. 对春天的感慨
  3. 诗中“树犹如此我何堪”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树木的赞美 B. 对离别之情的无奈 C. 对春天的留恋 D. 对江南的回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谭献《临江仙·和子珍》:两者都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谭献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
  • 《谭献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北苑研膏 答龚深之 如梦令 其四 流觞亭并次韵二首 喜雨得城字 春日杂兴十首 其一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其一 白马寺晚泊 陈用之学士挽词 其二 戏云龙山人二绝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次第 毛字旁的字 祖宅 哐当 页字旁的字 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水字旁的字 箴训 浮来暂去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包含砖的词语有哪些 动如参商 巛字旁的字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了身达命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千载一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