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醴泉驿 其二》

时间: 2025-07-12 15:10:47

诗句

路遥须到日,官满有归时。

一点终身痛,中途孺子悲。

老难堪此境,咎必有其基。

扶惫随缘去,空馀泪雨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5:10:47

原文展示:

题醴泉驿 其二
路遥须到日,官满有归时。
一点终身痛,中途孺子悲。
老难堪此境,咎必有其基。
扶惫随缘去,空馀泪雨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无奈。诗中提到,路途遥远,终究会有到达的那一天,而当官职满了,总会有归来的时刻。然而,人生中总有些刻骨铭心的痛苦,尤其是在旅途中,年轻的孩子也会感到悲伤。年老时面对这样的境遇,自己难以承受,过错总是有其根源。无奈之下,只能随缘而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泪水。

注释:

  • 路遥须到日:道路漫长,终究会有到达的时刻。
  • 官满有归时:官职满了,自然会有归家的时候。
  • 一点终身痛:一点痛苦会伴随一生。
  • 中途孺子悲:途中有年幼的孩子因为离别而感到悲伤。
  • 老难堪此境:年老时面对这样的境地,实在难以忍受。
  • 咎必有其基:过错总是有其根源。
  • 扶惫随缘去:只能扶着疲惫的身躯,随缘而去。
  • 空馀泪雨垂: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泪水如雨般倾泻。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及的“官满有归时”,与古代官员的仕途生涯有关系,反映了古人对官场与归隐生活的思考。诗中“孺子”意指年轻人,常用来象征无辜与脆弱,表达对年轻一代未来的担忧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常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见长。李曾伯在诗歌中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旅途之中,作者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悲伤。诗中流露出对家庭和归属感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个人情感困扰。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题醴泉驿 其二》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思考。诗中充满了旅途的艰辛与无奈,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情感冲突。开篇强调了路途的遥远和归家的希望,这种对比突显了旅途中孤独与无助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一点终身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心理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通过“中途孺子悲”,诗人体现了年轻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悲伤,隐喻了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失望。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老年时对境遇的承受,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过错的自省。

最后一句“空馀泪雨垂”更是点明了情感的深邃,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泪水,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显得极为深刻,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困境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路遥须到日:远行的路途虽然漫长,终会有抵达的那一天,表达了对目标的渴望。
    • 官满有归时:在官职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有归家的时刻,这反映了对职业生涯的反思。
    • 一点终身痛:生活中的小痛苦可能伴随一生,提醒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 中途孺子悲:年轻人在旅途中感到悲伤,象征着对未来的无助与无奈。
    • 老难堪此境:年老时面对这样的境地,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更为显著。
    • 咎必有其基:每一份痛苦都必定有其根源,表达了对生活因果关系的思考。
    • 扶惫随缘去:在疲惫中随缘而行,暗示了对生活态度的无奈与接受。
    • 空馀泪雨垂:残留下的只有泪水,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失望。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与象征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丰富,如“泪雨”象征着悲伤的倾泻。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路”:象征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 “官”:代表社会地位与责任,反映出对事业的追求与无奈。
  • “孺子”:象征年轻一代,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关切。
  • “泪雨”:象征着悲伤与无奈,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路遥须到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路途遥远,终会到达
    B. 路途不远,可以回家
    C. 路途漫长,无法到达
    答案:A

  2. 诗中“中途孺子悲”指的是什么? A. 孩子对未来的希望
    B. 孩子对离别的悲伤
    C. 孩子对生活的乐观
    答案:B

  3. 诗中的“空馀泪雨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涉及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可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 比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涉及到旅途与归属感,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捣练子 咏愁 捣练子 晚春 捣练子二首 其二 避雨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笋干 用字旁的字 盐快 阜字旁的字 悬圃蓬莱 大惑不解 如上 惊鵩鸟 巛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募集 包含殖的词语有哪些 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靠无依 克字旁的字 明烛天南 悠游自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