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罗坪山寄咸斋表弟》

时间: 2025-04-28 05:21:37

诗句

微雨初消静宿氛,幽花满路暗香闻。

纵横田纳弯环水,高下山蒸散碎云。

石径村烟遥欲接,树头人影细难分。

天然一幅清秋景,粉本凭谁远寄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1:37

原文展示

微雨初消静宿氛,
幽花满路暗香闻。
纵横田纳弯环水,
高下山蒸散碎云。
石径村烟遥欲接,
树头人影细难分。
天然一幅清秋景,
粉本凭谁远寄居。


白话文翻译

细微的雨刚刚停歇,夜晚的雾气也消散了,
幽静的小路上满是盛开的花,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
田野纵横交错,湖水弯弯曲曲,
高山与低谷之间,云雾飘散,宛如碎片。
石径通向村庄,远处的炊烟似乎要连接起来,
树梢上的人影细小难以分辨。
这一幅天然的清秋景色,
谁能将这幅画寄给远方的朋友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微雨:细小的雨。
  • 宿氛:夜间的雾气。
  • 幽花:暗香浮动的花卉。
  • 纵横田:田地纵横交错。
  • 环水:湖水环绕。
  • 蒸散:蒸腾散开。
  • 碎云:云雾如碎片般飘散。
  •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 村烟:村庄升起的炊烟。
  • 粉本:画作的底本。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凤文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于1713年,卒于1799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游历罗坪山时,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清秋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眼中的秋日美景,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微雨初消”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雨后的空气清新,湿润的土壤散发着自然的气息,暗香浮动的花卉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诗中“纵横田纳弯环水,高下山蒸散碎云”描绘了複杂的自然景观,展现出大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美。

接下来的“石径村烟遥欲接,树头人影细难分”则将视角转向人居环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炊烟袅袅,似乎预示着温暖的家,树上的人影则让景象更加生动。最后一句“天然一幅清秋景,粉本凭谁远寄居”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诗人感慨如此美好的景色无人共赏,传达出一种孤独感,渴望与友人分享这一切。

整首诗在意境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远。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雨初消静宿氛:细雨刚停,夜间的雾气也开始消散,传达出清晨的宁静。
  2. 幽花满路暗香闻:小路上开满了花,淡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3. 纵横田纳弯环水:田野纵横交错,河水弯弯曲曲,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
  4. 高下山蒸散碎云:高山与低谷交错,云雾蒸腾而散,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5. 石径村烟遥欲接:小石径通向村庄,远处的炊烟似乎要连接起来,描绘了人居与自然的融合。
  6. 树头人影细难分:树梢上人影模糊,难以分辨,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7. 天然一幅清秋景: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面。
  8. 粉本凭谁远寄居:如此美好的景色,谁能将其寄给远方的朋友,表达了诗人的失落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画作,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暗香闻”赋予花卉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高下山蒸散碎云”,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清秋的宁静与美好,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雨:象征宁静、清新。
  • 幽花:代表美好、芬芳的生活。
  • 高下山:表现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美。
  • 村烟:象征温暖的家和人情味。
  • 清秋景:代表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石径村烟遥欲接”中的“欲接”意思是?
    A. 要连接
    B. 要分离
    C. 要消失
    D. 要增强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王凤文的《罗坪山寄咸斋表弟》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凤文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隐逸的生活哲学。两者都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凤文研究》
  • 《诗词鉴赏的艺术》
  • 《古典诗词的美学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湘月 湘月 湘月 湘月 湘月 戌春泛舟西湖赋此 湘月 湘月·八月十四夕集冰丝厂,依白石体并韵 湘月·题陈叔同如升绿梅花下填词图 湘月 湘月 荷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字旁的字 兼葭倚玉 文字旁的字 皂君 靓仔 昂头天外 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不辞而别 老江湖 羊字旁的字 平安家书 枸肆 愍不畏死 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恃才不学 韭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