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3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33:34
西江月 军民抗洪
作者: 郭汉城
滚滚横流大地,滔滔落屋沉梁。
洪峰险处有人墙。哪怕千寻恶浪。
昔日人为鱼鳖,如今我战汪洋。
青山不改地难荒。依旧英雄模样。
大水在大地上奔腾流淌,房屋被洪水淹没,梁柱也被冲垮。
在危险的洪峰面前,有人像一道墙一样屹立不动。即使面临千寻的恶浪,我也要与这滔滔洪水抗争。
曾经的人们如同鱼虾被洪水吞噬,如今我却要与这汪洋大海抗争。
青山的面貌没有改变,土地虽遭受洪灾,但依然不荒芜。我们依旧是英勇的模样。
作者介绍:郭汉城,现代诗人,以作品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奋斗精神而著称。他的诗风常常蕴含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次严重的洪灾期间,目的是歌颂军民团结抗洪的精神,展示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的英勇与不屈。
《西江月 军民抗洪》是一首充满力量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洪水的汹涌澎湃和人们的无畏精神,传达出一种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开篇的“滚滚横流大地,滔滔落屋沉梁”生动地展现了洪水的浩荡,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瞬间将人们带入那种紧张和危险的氛围中。
接下来的“洪峰险处有人墙”则转向对抗洪水的勇敢者们,诗人在这里赋予了人类强大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即使面临“千寻恶浪”,他们依旧毫不退缩,展现出无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最后两句“青山不改地难荒,依旧英雄模样”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尽管经历了洪灾的洗礼,但人们的勇气与坚持不会改变,土地依旧会生机勃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既反映了灾难的严峻,又讴歌了人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令人倍感振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赞颂军民团结、无畏抗洪的精神,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不屈不挠和奋勇向前的决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有人墙”指的是什么?
“昔日人为鱼鳖”中的“鱼鳖”比喻什么?
诗中表现出怎样的情感基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