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1:29:02
原文展示:
送杨皋擢第归江东
隋堤望楚国,江上一归人。
绿气千樯暮,青风万里春。
试才初得桂,泊渚肯伤蘋。
拜手终凄怆,恭承中外亲。
白话文翻译:
在隋堤上远望楚国,江面上漂泊着归乡的人。
晚霞映照着千帆,春风送来万里清新。
你刚刚考中桂冠,停泊在岸边,怎能不为水草而感伤?
我双手拜谢,心中却是满怀凄楚,恭敬地承接着亲友的祝福。
注释:
- 隋堤:指隋朝修建的堤岸,地点在长江附近,象征着江南的风光。
- 楚国:指古代楚国,象征着诗人的故乡。
- 绿气千樯暮:描绘了傍晚时分,江面上千帆点点,绿意盎然的景象。
- 青风万里春:春风带来万里清新,暗示着希望和生机。
- 试才初得桂:试才指科举考试,桂是桂冠,象征着荣誉。
- 泊渚:停船在水边,暗示归乡的心情。
- 伤蘋:水草的伤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拜手终凄怆:指在祝福中感到悲伤,情感复杂。
- 恭承中外亲:恭敬地接受来自亲友的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留下的作品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之时,诗人送别朋友杨皋,表达了对其归乡的祝福及自己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对离别的伤感。开头两句描绘了隋堤的美丽景象,既有远望楚国的壮阔,又有江面归人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用“绿气千樯暮”和“青风万里春”将晚霞与春风结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江南画卷,充满生机与希望。而“试才初得桂”则引入了个人的荣誉感,显示出杨皋在科举中取得的成功。
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转向凄楚,诗人以“泊渚肯伤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似乎在感叹成功的背后依然充满了无奈与伤感。最后两句则反映了在祝福与离别交织下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亲友的恭敬,又有无法掩饰的凄怆,给人一种深切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隋堤望楚国:在隋朝的堤岸上眺望楚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江上一归人:江面上有归乡的人,暗示着离别的情绪。
- 绿气千樯暮:傍晚的景色,千帆点点,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青风万里春:春风送来温暖,暗示着未来的希望。
- 试才初得桂:刚刚参加科举,获得了荣誉,表现出成功的喜悦。
- 泊渚肯伤蘋:停船在岸边,感伤于离别,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 拜手终凄怆:在祝福中感到悲伤,情感复杂。
- 恭承中外亲:郑重接纳亲友的祝福,表现出尊重与感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代表科举的成功,象征荣誉。
- 对仗:如“绿气千樯暮”和“青风万里春”,结构工整,富有韵律感。
- 拟人:如“泊渚肯伤蘋”,给水草以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成功的祝福与对离别的伤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隋堤: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楚国:代表着故乡与归属感。
- 千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选择。
- 桂:象征着成功与荣耀。
- 蘋: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气千樯暮”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灯火辉煌的城市
- B. 傍晚的江面千帆点点
- C. 春天的花海
- D. 冬天的冰雪
-
诗中提到的“桂”象征什么?
-
“泊渚肯伤蘋”中“伤蘋”的意思是什么?
- A. 感到快乐
- B. 感到伤感
- C. 感到愤怒
- D. 感到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与李端的《送杨皋擢第归江东》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望,但李白更倾向于历史的沉淀与英雄气概,而李端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个人情感的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