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石勒问道图》

时间: 2025-04-26 14:23:26

诗句

轻比韩彭作李阳,高僧久已笑君狂。

中原果有刘文叔,肯说铃声替戾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3:26

原文展示:

轻比韩彭作李阳,高僧久已笑君狂。中原果有刘文叔,肯说铃声替戾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轻轻地比拟韩愈和彭蠡的诗风,像李白那样洒脱高远;而高僧早已看透了你的狂妄。中原之地果然有刘备这样的文人,愿意用铃声来替代戾冈的悲哀。

注释:

  • 轻比:轻轻地比较。
  • 韩彭:指韩愈和彭蠡,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 李阳:李白的风格,指其豪放洒脱。
  • 高僧:高僧通常指高深的佛教僧人,代表智慧。
  • 刘文叔:指刘备,三国时期的名将和文人。
  • 铃声:象征着警示或悲哀的声音。
  • 戾冈: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地方,象征着悲伤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天锡,号遗山,金朝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哲理和人生感悟为题材,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石勒问道图》创作于金朝时期,那时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人生、道理和文人理想的思考,同时也展现出对古代文人风骨的向往与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石勒问道图》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人物的风格,表达出诗人对于诗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头提到的韩愈和彭蠡,都是古代文学中著名的诗人,诗人用“轻比”来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追求,然而接下来的“高僧久已笑君狂”则揭示了对狂妄的批判,暗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中原的刘备,作为历史上知人善用的明君,代表了一种理想的文人形象。他愿意用铃声来替代戾冈的哀伤,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对比,构建起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有对古人风采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比韩彭作李阳:用轻松的笔触将韩愈和彭蠡的风格与李白的洒脱进行比较,表达诗人对这些文学巨匠的敬仰。
  2. 高僧久已笑君狂:高僧早已看出你的狂妄自大,暗示诗人对人性和智慧的思考。
  3. 中原果有刘文叔:提到刘备,强调中原有这样的文人存在,提升文学理想的高度。
  4. 肯说铃声替戾冈:用铃声替代悲伤,象征着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与对痛苦的超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铃声”比喻警示与悲伤,展现出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僧:象征智慧和超然。
  • 铃声:象征着警示与希望。
  • 戾冈:象征着悲伤和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僧”指的是哪类人物?

    • A. 文人
    • B. 高级僧侣
    • C. 武将
    • D. 平民
  2. “轻比韩彭作李阳”中的“李阳”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李清照
    • C. 李贺
    • D. 李商隐
  3. 诗中提到的“中原果有刘文叔”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刘备
    • C. 孙权
    • D. 司马懿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将《石勒问道图》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首诗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但《将进酒》更加豪放,而《石勒问道图》则显得更加含蓄和深刻。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好问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苦热 自勉 雨中作 春游 独坐 春日杂兴 步至湖上寓小舟还舍 柴门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闻虏乱次前辈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宁媚于灶 齊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与狐谋裘 深扃固钥 糹字旁的字 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遗哂大方 車字旁的字 织品 巧遇 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百二关河 饥附饱扬 直入公堂 下不为例 包含暗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