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9: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9:06:44
拍手相逢笑不休,本来无證亦无修。人人尽是阿罗汉,何必天台雁荡求。
两人相遇,拍手欢笑,乐此不疲。其实本来没有任何证据和修行的必要。每个人都是阿罗汉,何必去天台和雁荡山去追求呢?
释怀深,宋代高僧,精通佛教教义,尤其擅长用诗词表达禅理。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创作于佛教盛行的宋代,作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反思和对内心觉悟的渴望。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通过“拍手相逢”的意象,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的相遇与欢笑,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逐渐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的哲学问题:修行和证悟的真正意义。
“本来无证亦无修”一句,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佛教思想——真理并不需要外在的证明和繁复的修行。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为阿罗汉,无需在外寻求。诗的最后一句“何必天台雁荡求”,则进一步点明了这一观点,强调了内心的觉悟比外在的追求更为重要。
整首诗华丽而不繁复,简洁而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类内心觉悟的强调,倡导人们在追求真理时,不必过于依赖外在的形式,而应注重自身的内心修行。
诗中提到的“阿罗汉”指的是:
A. 一种修行方式
B. 达到解脱的人
C. 仅仅是一个名词
诗中强调的追求真理的方式是:
A. 外在的证据与修行
B. 内心的觉悟
C. 依赖他人的指导
“何必天台雁荡求”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必须去天台和雁荡
B. 外在的追求并不重要
C. 朋友之间的相遇是必然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哲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理与内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