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洪编修》

时间: 2025-05-22 09:04:48

诗句

我生才五年,先君即弃世。

十龄慈母亡,嫂亦相随逝。

寄生于外家,六载若瘤赘。

忆初母在堂,我年八九岁。

能作方丈书,顾我奖且励。

谓可读父书,往往颜为霁。

夜窗针黹余,课我兄及弟。

一去四十年,此境永潜翳。

览图触我悲,曩事何若契。

君才班马俦,君孝曾闵继。

机声镫影中,一忆一流涕。

图之至再三,鱼菽以时祭。

伊予本孤陋,附君得登第。

自惭还自挝,亲骨犹未瘗。

行当归焚黄,已作终焉计。

薄耕即无田,敢负墓前誓。

江水寒未波,江梅香尚细。

我归君傥来,相思定应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9:04:48

原文展示:

题洪编修
作者: 黄钺 〔清代〕

我生才五年,先君即弃世。
十龄慈母亡,嫂亦相随逝。
寄生于外家,六载若瘤赘。
忆初母在堂,我年八九岁。
能作方丈书,顾我奖且励。
谓可读父书,往往颜为霁。
夜窗针黹余,课我兄及弟。
一去四十年,此境永潜翳。
览图触我悲,曩事何若契。
君才班马俦,君孝曾闵继。
机声镫影中,一忆一流涕。
图之至再三,鱼菽以时祭。
伊予本孤陋,附君得登第。
自惭还自挝,亲骨犹未瘗。
行当归焚黄,已作终焉计。
薄耕即无田,敢负墓前誓。
江水寒未波,江梅香尚细。
我归君傥来,相思定应嚏。

白话文翻译:

我生下来才五年,父亲就去世了。
十岁时,慈爱的母亲也去世,连嫂子也随之离开。
我寄居在外家,六年如同瘤子般附着。
我记得当初母亲在世时,我八九岁。
她能写方丈书,常常对我奖赏和鼓励。
她说可以读父亲的书,常常让我眉开眼笑。
夜晚在窗下缝制衣物,教导我和兄弟。
一去四十年,这种境遇永远笼罩。
看着图画让我悲伤,往事如同契约。
你才华横溢,与你相交的人如同班马。
在机器声和灯影中,我一想到就流泪。
再次看到这些图画,祭品时常有鱼和豆。
我本身孤陋,依附于你才得以登第。
自愧自惭,亲骨肉仍未安葬。
我打算回去焚烧黄纸,已做好了结束的准备。
薄田即使没有地,怎敢辜负墓前的誓言。
江水寒冷尚未波动,江梅的香气依旧细腻。
我归来时若你恰好到来,相思定会引发感冒。

注释:

  • 瘤赘:形容寄生在外,像瘤子一样依附的状态。
  • 方丈书:指的是寺庙住持所写的书信,形容母亲的才华。
  • 颜为霁:形容面容开朗、心情愉快。
  • 鱼菽:指祭祀时用的鱼和豆类,象征祭品。
  • 焚黄:焚烧黄纸,表示祭祀或祈福。
  • 薄耕:形容土地贫瘠,耕作不易。

典故解析:

  • 君才班马俦:此处“班马”指的是古代的名马,意喻才华横溢的人。
  • 闵继:提及的是《左传》中闵公继位的故事,强调孝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钺,清代诗人,生平经历坎坷,家世背景复杂,早年丧亲,后寄居于外,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过往的追忆为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钺晚年,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与追忆,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题洪编修》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回忆亲人的离去与自己生活的艰辛,展现了深刻的孤独感与对逝去岁月的追忆。诗人在回顾自己五岁丧父、十岁失母的悲惨经历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深深的哀痛。诗中提到的“寄生于外家”,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境遇,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所依附。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又回忆起母亲在世时的关爱与教导,充满温情的画面与悲伤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夜窗针黹余”一句,生动描绘了母亲在夜晚缝纫时的场景,令人心生感动。诗人更是通过“泪”与“祭”的意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与追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从个人的孤独到对亲情的追忆,再到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对命运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亲情的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生才五年,先君即弃世。
    强调了作者的早年丧父,生活的苦涩。

  2. 十龄慈母亡,嫂亦相随逝。
    进一步展示了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相继离去。

  3. 寄生于外家,六载若瘤赘。
    描述了作者在外寄居的无奈与不安。

  4. 忆初母在堂,我年八九岁。
    追忆母亲在世时的温暖与陪伴。

  5. 能作方丈书,顾我奖且励。
    赞美母亲的才华与对自己的鼓励。

  6. 谓可读父书,往往颜为霁。
    母亲希望他能读父亲的书,常常让他感到愉快。

  7. 夜窗针黹余,课我兄及弟。
    描绘母亲在夜晚缝纫的情景,传递出家庭温暖。

  8. 一去四十年,此境永潜翳。
    表达了四十年后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感慨。

  9. 览图触我悲,曩事何若契。
    看到往事的图画,感到悲伤,想起往事如同契约般的铭记。

  10. 君才班马俦,君孝曾闵继。
    赞美朋友的才华与孝道。

  11. 机声镫影中,一忆一流涕。
    在机器声与灯光下,回忆起往事,不禁流泪。

  12. 图之至再三,鱼菽以时祭。
    祭品的常备,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13. 伊予本孤陋,附君得登第。
    自谦孤陋,因友人而得以成功。

  14. 自惭还自挝,亲骨犹未瘗。
    自愧不如,亲人尚未安葬。

  15. 行当归焚黄,已作终焉计。
    打算回去焚烧黄纸,准备结束一切。

  16. 薄耕即无田,敢负墓前誓。
    形容贫瘠的土地,表示对亲人的承诺。

  17. 江水寒未波,江梅香尚细。
    描述自然环境,暗示内心的孤寂。

  18. 我归君傥来,相思定应嚏。
    期待友人来访,相思之情浓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困境比作“瘤赘”,形象生动。
  • 对仗:在诗的结构和用词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通过“机声镫影中”赋予静物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亲情与孤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及对孤独生活的无奈。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对往昔的追思与对未来的迷惘,情感真挚而感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母亲:象征温暖、关怀与支持。
  • :象征悲伤与思念。
  • 祭品:象征对逝者的怀念与敬重。
  • 江水、江梅:象征自然环境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瘤赘”主要指什么?
    A. 亲情的牵绊
    B. 寄居的无奈
    C. 生活的困境
    D. 友情的支持

  3. 诗中提到的“鱼菽”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对逝者的祭品
    C. 亲人的温暖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主题相似,表现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
    同样描写情感的怀念与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但更侧重于爱情故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古典诗词背景与创作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又示宗武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昔游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重过何氏五首 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春望 江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记録 有始有终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月子房 清清楚楚 一点一横的字有哪些_一点一横汉字详解 别出新意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手字旁的字 毫结尾的成语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千载一逢 援古刺今 石蝑 繍的简体字怎么写?繍字简体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甘字旁的字 一毫千里 三框儿的字 委过于人 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