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0:0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0:02:22
《月华清 咏寒钟》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幽径沈云,危峰搁暝,寺楼知在何许。
响落空江,怕有鱼龙潜舞。
洗众籁山月高时,警断梦水风清处。
凝伫。又诸天定后,一声残杵。
悟到浮生去住。数雪北香南,几番朝暮。
唤破尘心,报与沈沈朱户。
恨无奈匝地笙歌,愁易断隔城笳鼓。
谁语。问铜山消息,繁霜应阻。
在幽静的小径上,浓重的云层笼罩,险峻的山峰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迷离,寺庙的楼阁不知在何处。
江面回荡着钟声,恐怕水中有鱼龙在潜伏舞动。
当群山在明月高悬时,我洗净心中的杂念,警醒我在梦中醒来,风清水明的地方。
我凝视着,天色初定之后,传来一声余音袅袅的钟声。
感悟到浮生如梦,去留无常。数不清北方的雪香南方的芬芳,经历了多少朝夕更替。
呼唤破碎的尘心,回报那深沉的红门。
遗憾的是,笙歌的声音无法传遍四方,愁苦却容易在城市的鼓声中断绝。
谁在询问,铜山的消息,繁霜一定阻隔了消息的传递。
作者介绍:郭则沄,清代诗人,字子君,号香山,生于明末清初,后因战乱流亡,广泛游历,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郭则沄游历山水之际,受到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启发,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寺庙钟声和风景的描绘,传达了对人世纷扰的深思。
《月华清 咏寒钟》是一首富有哲思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描写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沉寂而神秘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响落空江”的意象,钟声在空旷江面上回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提到在明月高悬之时,心灵的觉悟与清明,反映出一种顿悟的境界。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慨浮生若梦,朝夕更替,生与死、去与留的无奈之感显而易见。特别是“唤破尘心,报与沈沈朱户”一句,表达了对家庭温暖的向往与对繁华喧嚣的厌倦。最后,诗人以“问铜山消息,繁霜应阻”收尾,既留有悬念,又渗透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结合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郭则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响落空江”指的是什么?
“悟到浮生去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种对比有助于理解不同诗人对相同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推荐书目:
通过对《月华清 咏寒钟》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魅力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