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1:47
如镜稍亏,如盘未满,一泓遥映江上。
虽则黄昏,早湿碧空银浪。
恍追忆旬日前头,还只似小蛾眉样。
一饷。忽珠胎撑处,桂芽频放。
惹得游人吟想,便急切愁他,不成圆相,
影已堪怜,预拟开筵延赏。
尽不眠耐过今宵,怕明夕迢应相仿琴响。
指金徽暗记,夜添秋爽。
这轮月亮有些缺,像一面镜子稍微凹下去,又像一个盘子还没有完全圆满,一泓清水遥遥映照在江面上。虽然是黄昏时分,碧空中的银浪已经湿润。恍惚间追忆起十天前的情景,那时的月亮还是那么小,像一只小蛾的眉毛。片刻之间,忽然在珠胎的撑托下,桂花的芽频频绽放。惹得游人纷纷吟唱,心中急切地愁虑着,无法圆满的影像已经令人怜惜,预想着要开宴来欣赏。今夜无法入眠,惧怕明天的夜晚也将如此,琴声悠扬。指着金色的徽章,夜晚带来了秋天的清爽。
“如盘未满”可以联想到古代对月亮的审美,常用“圆满”比喻理想的状态,而此处的“稍亏”暗示了人事的无常与缺憾。诗中提及的“桂芽频放”则与中秋节的桂花、月亮相关,寓意着团圆与思念。
作者介绍:黄之隽,清代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正值月圆之际,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月华清·夜月 其二》是一首描绘秋夜月景的诗作。诗人在开篇通过“如镜稍亏,如盘未满”描绘月亮的形态,直接传达出一种缺憾之美,既让人感受到月亮的清冷,也引发对理想圆满的思考。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江面上月光的映照,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境。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恍若回忆起了十天前的明月,映衬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贵。在“桂芽频放”的描写中,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桂花的开放更是增添了诗的情趣,象征着诗人对秋夜的喜爱与向往。在此情此景之中,游人吟唱、愁绪满怀的场景生动展现,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过往美好回忆的追忆,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力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生活中的缺憾与追忆,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词测试:
诗中“如镜稍亏”的意思是?
“桂芽频放”表达了什么?
诗人对夜晚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