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9:27
昨宵雨脚引如绳。泥潦过荒塍。忽看霁月羼华灯。曼衍戏偏呈。年年此夕同斟酌,谁识刀聚散无凭。风吹桂粟晓寒凝。残梦尚瞢腾。
昨晚的雨像绳子一样不断地下着,泥泞的田埂上满是积水。忽然看到雨过天晴的明月与灯光交相辉映,华丽的景象让人心醉。每年在这个夜晚,我们都一起饮酒作乐,然而谁又能明了人生的聚散无常呢?清晨的风吹动着桂树和栗子,早晨的寒意已经凝重。梦中的余韵尚未散去,似乎仍在迷离飘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生活情感与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自然。诗人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之际,正值风雨交加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雨后的明月与灯光,表达对团圆的向往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月中行》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景的诗,诗人在雨后的静谧之中,感受到月光的清冷与人情的温暖。开篇“昨宵雨脚引如绳”便带出了一种湿润的气氛,雨后的世界显得格外清新。接着“忽看霁月羼华灯”,月光透过雨后的云层,与灯光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自然的奇妙与人文的和谐。
在“年年此夕同斟酌”中,诗人提到每年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与友人共饮,体现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然而,诗句“谁识刀聚散无凭”则在此刻引入了人生哲理,聚散无常,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几句描绘了清晨的风与寒意,恰似人生的无奈与梦中的迷离,结尾处的“残梦尚瞢腾”让人对未来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与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团圆的向往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昨宵雨脚引如绳”意为:
A. 雨下得很小
B. 雨下得很大
C. 雨已经停止
D. 雨水很清澈
“刀聚散无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人生的无常感慨
B. 对朋友的珍惜
C. 对大自然的热爱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光下的思乡情怀,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汪东的《月中行》则在月色之下融合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这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