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8:36
月中行 闻筝
作者: 唐芑 〔清代〕
坐残断续丽谯钟。霜月媚帘栊。
秦筝巧按小墙东。曲度六么红。
想夫银甲谁言冷。轻拨似莺舌潜通。
奈何辄唤雁鸣空。好寄与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室内,钟声时断时续,令人感到思绪万千。窗外,清霜笼罩着景物,月亮显得格外美丽。墙东边有一位弹秦筝的女子,曲调婉转动人,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心事。她想念的情人穿着银色铠甲,似乎在遥远的地方,冷冷的气息令人心生惆怅。那轻柔的拨弦声如同黄莺的细语,潜藏着无尽的情感。然而,空旷的夜晚中,只能听见孤雁的哀鸣,无法寄托自己的思念,只能寄向秋风。
作者介绍:唐芑,清代女诗人,擅长作诗,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与思绪。她的诗风清丽,情感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女性的地位相对低下,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描绘,传达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与对自由的向往。
《月中行 闻筝》是一首极具诗意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句“坐残断续丽谯钟”以钟声引入,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氛围,钟声的断续更是传达出一种深秋夜晚的寂寥。接下来的“霜月媚帘栊”则通过霜月的美丽描绘,表现了自然的迷人景象,与内心的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描写的弹琴女子,代表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她的音乐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爱情的追忆。尤其是“轻拨似莺舌潜通”,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琴声如黄莺轻声低语般的细腻,令人感受到那份柔情与孤独。
最后的“奈何辄唤雁鸣空”一语,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孤雁的哀鸣成为了思念的象征,无法寄托的情感在秋风中飘散,令人感伤。整首诗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孤独中的无奈,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脆弱与坚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人在思念谁?
“轻拨似莺舌潜通”中的“莺”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和自然意象,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诗更为直接和浓烈,而唐芑的诗则更加含蓄与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