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6:10
原文展示:
月华静夜思悠哉。夜静灭纷埃。窥人不待画堂开。圆影隙中来。细轩朱缀香尘满,重门掩露滴金苔。洞房未晓且徘徊。清漏不须催。
白话文翻译:
月光洒在静谧的夜晚,思绪沉醉悠然。夜色宁静,尘埃已经消散。我窥视着那等待开启的画堂,圆月的影子悄悄从缝隙中透出。细腻的窗帘上点缀着香气,房间里满是细腻的香尘,重重的门掩住了露水,滴落在金色的苔藓上。洞房还未天亮,我在门前徘徊,清晨的滴水声无需催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止庵,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在诗词、散文和戏曲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杨慎的诗歌以清新、隽永而著称,常常融入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月中行》写于杨慎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生活困顿之际。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中所展现的宁静夜晚与内心的悠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月中行》是一首描绘夜晚月光下情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宁静时光的珍视与思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温馨的氛围。开篇便以“月华”引入,渲染出一种清冷、宁静的夜晚,接着通过“夜静灭纷埃”,让人感受到一切烦扰都已消失,心境也得以平静。
“窥人不待画堂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隐秘与渴望,暗示着某种期待和情感的低语。而“圆影隙中来”,则将月亮的影子与诗人的思绪相结合,形成一种意象交融,流露出对月光的依恋和思考。
后半部分通过“细轩朱缀香尘满”描绘了房间的细腻与温馨,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淡淡的香气与宁静的气氛。最后“清漏不须催”则显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似乎在告诉读者,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应当静静珍惜,而非急于追求。
整首诗风格优雅,意境深远,既有对夜晚宁静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学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月光、夜晚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月华”指的是什么?
A. 日光
B. 月光
C. 星光
“清漏不须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焦虑
C. 从容
诗人对夜晚的态度是?
A. 急躁
B. 珍惜
C. 无所谓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