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3: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3:37:45
自傅庭前正解船,梦中忽已过番川。
红尘冉冉行天上,黄道骎骎近日边。
石洞歙溪俱可砚,山肥徽路总堪田。
把茅便欲侨居去,奈此功名未了缘。
我刚刚从傅庭前下船,梦中已不觉到达了番川。
在红尘中缓缓行走,仿佛在天上,黄道之边亦近在咫尺。
石洞和歙溪的水都可以用来做砚台,肥沃的山地和徽州的路都可以耕种。
我本想在这里安居乐业,但无奈功名的牵挂让我无法放下。
作者介绍:刘过,字子冶,号景云,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真挚,文笔细腻。刘过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名利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心境浮沉之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功名的无奈。正值宋代,文人追求功名利禄,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渴望与困扰。
《入徽州》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叹息。开篇以“自傅庭前正解船”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旅途刚刚开始,诗人便已沉浸于梦境之中。接下来的“红尘冉冉行天上”,将诗人的心境与现实交织,暗示着在繁忙的生活中,内心依旧向往自由与宁静。
“石洞歙溪俱可砚,山肥徽路总堪田”,这一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徽州的美丽与富饶,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功名的思考,表达了因为对名利的追求而无法安居的矛盾心情,似乎在告诫人们,世俗的追求往往让人无法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矛盾的世界,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考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理想与现实”的主题,通过对徽州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无奈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自傅庭前正解船”中的“傅庭”指的是:
A. 一处名胜
B. 一位诗人
C. 一种船只
D. 一种食物
诗中提到的“黄道”主要象征什么?
A. 宇宙秩序
B. 农业丰收
C. 文化传承
D. 个人理想
本诗的写作背景主要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现象?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