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百字令 题葛毓珊先生三十岁蒲团遗照》

时间: 2025-07-12 22:32:42

诗句

当湖文献,论旧家应数,葛天苗裔。

余韵流风长不尽,见说是翁高致。

海国波涛,兵戈涕泪,回首都如寄。

头颅无恙,神光时现眉际。

谁许及壮年华,蒲团坐拥,便尔销英气。

少日诗名惊里党,磊落嵚奇狂士。

乡梦烟深,宦情云淡,老抱萧寥意。

斯人难遇,披图动我遐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2:32:42

百字令 题葛毓珊先生三十岁蒲团遗照

作者:高燮 〔清代〕

原文展示:

当湖文献,论旧家应数,葛天苗裔。余韵流风长不尽,见说是翁高致。海国波涛,兵戈涕泪,回首都如寄。头颅无恙,神光时现眉际。谁许及壮年华,蒲团坐拥,便尔销英气。少日诗名惊里党,磊落嵚奇狂士。乡梦烟深,宦情云淡,老抱萧寥意。斯人难遇,披图动我遐思。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的文献中,论及旧家族,应该数得上葛天的后裔。余音流转,风韵长存,听说这是翁高所致。海国的波涛,战乱中的泪水,回首往事如同寄托。头脑依然清明,神采时现于眉间。谁能比拟壮年时光,坐在蒲团上,便会消磨掉英气。年轻时诗名惊动了里党,气概磊落,才华横溢。乡梦如烟,官场情淡,心中常怀萧条意境。这样的君子难以相遇,看到他的遗照,不禁让我思绪万千。

注释:

  • 葛天:葛毓珊的别号,意指其高洁的品格与才华。
  • 翁高:指古代文人,可能指葛毓珊的老师或前辈,强调其影响。
  • 蒲团:佛教用具,象征静坐、思考,寓意内心的平静与沉思。
  • 里党:指地方的士人群体,强调诗人在当地的声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燮,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人生和历史,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写作时高燮可能受到葛毓珊的影响,纪念其三十岁时的状态,通过遗照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通过对葛毓珊三十岁蒲团遗照的描写,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篇提及葛毓珊为“旧家应数”的后裔,既是对其家世的肯定,也是对其才华的赞美。“余韵流风长不尽”,暗示他的诗歌影响深远,虽然身在波涛战乱之中,仍能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诗中“蒲团坐拥”,既描绘了宁静又象征内心的平和,然而“便尔销英气”则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壮年华的追忆。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缅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当湖文献,论旧家应数,葛天苗裔。”:在湖边的文献中,论及旧家族,葛天的后裔应是其中之一。
    • “余韵流风长不尽,见说是翁高致。”:他留下的余音和风采长久不衰,传说是翁高的教诲。
    • “海国波涛,兵戈涕泪,回首都如寄。”:经历了国乱与战火,回首往事如同寄托。
    • “头颅无恙,神光时现眉际。”:虽然身处动乱,头脑依然清醒,神采时常显现。
    • “谁许及壮年华,蒲团坐拥,便尔销英气。”:谁又能比拟那段壮年时光,坐在蒲团上,逐渐磨灭了英气。
    • “少日诗名惊里党,磊落嵚奇狂士。”:年轻时的诗名让里党惊叹,个性磊落,才华横溢的狂士。
    • “乡梦烟深,宦情云淡,老抱萧寥意。”:乡愁如烟,官场情感淡薄,心中常怀萧条之意。
    • “斯人难遇,披图动我遐思。”:这样的人难得相遇,看到他的遗照,不禁让我思绪万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经历比作烟云般飘渺,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思考。
    • 对仗:如“乡梦烟深,宦情云淡”,表现出对比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葛毓珊的回忆,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友情的珍贵以及对过往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蒲团: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代表着葛毓珊追求的精神世界。
  • 海国波涛:象征动荡的历史背景,表达对国家和人生的忧虑。
  • 余韵流风:表现艺术的持久影响力和文化传承的力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蒲团”象征什么?
      • A. 战斗
      • B. 思考与宁静
      • C. 富贵
    2. 高燮对葛毓珊的感情是?
      • A. 失望
      • B. 怀念
      • C. 嫉妒
    3. 诗中提到的“乡梦烟深”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亲情
      • B. 乡愁
      • C. 职业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比较高燮的怀旧与杜甫的忧国情怀,均表现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但高燮的视角更多集中在个体情感与友情的珍贵,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燮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百字令》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赠握卿叔丁卯1807年采访续脩台湾县志 曹仁宪谨荣寿 东津桥看山 泊黄州 杂曲歌辞。凤归云 鹧鸪天 花朝祝花 晓起长安道中 溪居 宿石壁山馆 臞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駹马 包含戚的成语 攴字旁的字 山行 鬯字旁的字 诚心敬意 言事 囊萤照雪 略传 車字旁的字 学不可以已 强为欢笑 老亚公 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乚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