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42:21
庐山景何如,胜迹多已古。
水石相回旋,天地巧排布。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庐阜。
恨不早经过,西征一何暮。
香炉在何许,缥缈凌高空。
却入白莲沼,令人思远公。
高岩草堂在,吏隐居其中。
至今三尺童,犹能话白公。
可想不可见,山色空重重。
水流来何远,所过生苔藓。
自古垂飞帘,至今不能卷。
此外犹足观,足力已困竭。
僧居本静閒,群鸟争啭舌。
恰欲高枕眠,魂梦恐遭聒。
智能乘雨来,山路泥滑滑。
阴云犹未收,明朝又西发。
庐山的风景如何呢?这里的名胜古迹多已存在很久。水流与岩石交错回旋,天地间的景色巧妙地安排着。我原是一个远方的人,不知有庐山的存在。真希望我能早点经过这里,西行之路何其漫长。香炉峰在哪里呢?那缥缈的云雾在高空中飘荡。却又进入了白莲沼,令人想起了远方的隐士。高岩上的草堂,隐士就住在这里。至今有个三尺的小孩,依然能谈起白公的事。可想而不可见,山色空茫重叠。水流向何处如此遥远,路过的地方生长着苔藓。从古至今悬挂的飞帘,至今仍未能卷起。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值得观赏的景色,但我已力尽而困乏。僧人本是幽静闲适,群鸟争相鸣叫。正想高枕而眠,魂梦却恐怕会被打扰。聪明的人乘着雨来,山路湿滑无比。阴云尚未散去,明天又将西行。
《庐山诗二首》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庐山景何如”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庐山的好奇和期待。接着,通过对水石相间的景象描写,展示了庐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天地间的奇妙构造。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恨不早经过”的遗憾,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提到香炉峰和白莲沼时,诗人则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这种情感渗透在每一句中。最后几句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在游览中的感受,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疲惫。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个人境遇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情怀。
诗词测试:
诗人在庐山生平的感受是什么?
A. 失落
B. 惊叹
C. 绝望
“香炉”指的是?
A. 一种香料
B. 庐山的一座山峰
C. 诗人的家
诗中提到的“白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白居易
B. 白求恩
C. 白元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