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3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0:09
题假面铺
作者: 陈瓘 〔宋代〕
今年不及去年秋,
十顷曾无半亩收。
好雨早随人意足,
即今何地不油油。
今年的秋天比去年要差,十亩地的收成甚至连半亩都没有。好雨总是及时,农民心中感到满意,如今哪里不绿油油的呢?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尤其是对降雨的渴望和期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雨水被视为重要的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同时,诗中通过对比去年的丰收与今年的歉收,揭示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表达了农民对自然天气的敏感与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深刻揭示了农民在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复杂心情。诗人以“今年不及去年秋”开篇,立即引人关注。这里的“秋”不仅是一个季节的符号,更是丰收的象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农民对收成的忧虑与失望。
接下来的“十顷曾无半亩收”更是直接点明了今年的歉收情况,生动地表现了农田的困境。这不仅是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现象。紧接着诗人提到“好雨早随人意足”,展现了对及时雨的赞美,强调了雨水对农业的重要性,似乎在暗示若有好雨,则一切会更好,带来希望。
最后一句“即今何地不油油”则是对现实的肯定,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希望。这种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让人感受到在失落中仍然存在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主题在于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与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展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瓘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十顷”指的是:
A. 一亩
B. 十亩
C. 百亩
D. 二十亩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秋天的赞美
B. 对自然的依赖
C. 对生活的苦闷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