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假面铺》

时间: 2025-04-27 05:30:09

诗句

今年不及去年秋,十顷曾无半亩收。

好雨早随人意足,即今何地不油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0:09

原文展示:

题假面铺
作者: 陈瓘 〔宋代〕

今年不及去年秋,
十顷曾无半亩收。
好雨早随人意足,
即今何地不油油。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秋天比去年要差,十亩地的收成甚至连半亩都没有。好雨总是及时,农民心中感到满意,如今哪里不绿油油的呢?

注释:

  • 今年: 指当前的年份。
  • 不及: 不如,比较之下逊色。
  • 去年秋: 指去年的秋季。
  • 十顷: 十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 无半亩收: 说的是没有任何收成。
  • 好雨: 指及时的雨水。
  • 随人意足: 顺应人们的意愿,满足人们的需求。
  • 即今: 现在,当前。
  • 何地: 哪里。
  • 油油: 形容草木丰盛,生机勃勃。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尤其是对降雨的渴望和期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雨水被视为重要的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同时,诗中通过对比去年的丰收与今年的歉收,揭示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表达了农民对自然天气的敏感与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深刻揭示了农民在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复杂心情。诗人以“今年不及去年秋”开篇,立即引人关注。这里的“秋”不仅是一个季节的符号,更是丰收的象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农民对收成的忧虑与失望。

接下来的“十顷曾无半亩收”更是直接点明了今年的歉收情况,生动地表现了农田的困境。这不仅是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现象。紧接着诗人提到“好雨早随人意足”,展现了对及时雨的赞美,强调了雨水对农业的重要性,似乎在暗示若有好雨,则一切会更好,带来希望。

最后一句“即今何地不油油”则是对现实的肯定,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希望。这种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让人感受到在失落中仍然存在的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今年不及去年秋: 表达了对去年的怀念和对当前情况的不满。
    • 十顷曾无半亩收: 具体数字的引用增强了失落感和无奈。
    • 好雨早随人意足: 体现了对自然的期待与依赖,强调了及时雨的重要性。
    • 即今何地不油油: 反映了自然的富饶与美好,带来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今年与去年,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 拟人: 赋予雨水以人意,突显人对自然的渴望与依赖。
  • 主题思想: 此诗主题在于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与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展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 : 象征丰收与成熟。
  • : 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油油: 形容草木繁茂,生生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瓘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十顷”指的是: A. 一亩
    B. 十亩
    C. 百亩
    D. 二十亩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秋天的赞美
    B. 对自然的依赖
    C. 对生活的苦闷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也涉及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

诗词对比:

  • 陈瓘的《题假面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涉及自然,但前者关注农业,而后者则更偏向于描绘山水之美。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桂四首 其三 咏桂四首 其二 立春日妆成宜春花 春昼偶成 新春二绝 其二 吊林和靖二者 其二 宴谢夫人堂 浴罢 自责二首 其二 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黍字旁的字 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鬼字旁的字 繁俎 欢聚一堂 罗胜 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同光新政 包字头的字 似水流年 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戈字旁的字 静钝 啼饥号寒 愍儒乡 烽鼓不息 皮里晋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