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6:0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6:07:13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描绘了荆门的壮丽山川,群山万壑向荆门奔去,生长在这里的明妃仍然有一个村子。离开的时候,紫台已经与北方的沙漠相连,只留下青色的坟墓在黄昏中。画图可以回忆起春风的面容,而空荡荡的环佩却只能在夜月下寄托魂魄。千年之后的琵琶弹奏着胡人的曲调,明显的怨恨在曲中流露。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历史视角著称,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在晚年时创作的一组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尤其是在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后,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交织在一起。
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通过对荆门的描写和对王昭君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事沧桑的惋惜。诗的开头“群山万壑赴荆门”,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出山川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接着提到的“生长明妃尚有村”,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暗示即使在历史的变迁中,仍然存在着人类的生活与情感。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琵琶的音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胡语”则暗示了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杜甫以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历史人物的追忆,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基调。诗人通过对古迹的咏怀,引发对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伟大的艺术视野和人文关怀。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历史的独特理解。
“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荆门”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千载琵琶作胡语”中的“胡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环佩”象征什么?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