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5:2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5:26:29
丹雀衔书来,暮栖何乡树。
骅骝事天子,辛苦在道路。
司直非冗官,荒山甚无趣。
借问泛舟人,胡为入云雾。
与子姻娅间,既亲亦有故。
万里长江边,邂逅一相遇。
长卿消渴再,公干沉绵屡。
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时见文章士,欣然澹情素。
伏枕闻别离,畴能忍漂寓。
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熊罴咆空林,游子慎驰骛。
西谒巴中侯,艰险如跬步。
主人不世才,先帝常特顾。
拔为天军佐,崇大王法度。
淮海生清风,南翁尚思慕。
公宫造广厦,木石乃无数。
初闻伐松柏,犹卧天一柱。
我瘦书不成,成字读亦误。
为我问故人,劳心练征戍。
一只丹雀衔着书信飞来,黄昏时栖息在何处的树木上。
骅骝马为天子效劳,辛苦地在征途上跋涉。
司直并非闲职之官,荒山野岭无趣无聊。
我向泛舟的人打听,何以沉浸在云雾之中。
与您有亲缘关系,既是亲戚又有故交。
在万里长江边,偶然相遇真是难得。
长卿再度感到口渴,公事繁杂难以解脱。
清谈可以抚慰老夫,翻开书卷得到了佳句。
时常见到文人雅士,欣然自得而不拘礼节。
在枕上听到别离的消息,如何能够忍受漂泊的生活。
美好的相聚时光苦短,溪水奔流不息。
熊罴在空林中咆哮,游子们要谨慎行驶。
西行拜访巴中侯,艰险如同迈出一步。
主人乃是难得的人才,先帝曾特地关照过他。
他被拔为天军的佐官,崇尚王法和制度。
淮海之地生出清风,南方的老人仍然思慕。
公宫造起了广厦,木材和石料数不胜数。
初闻伐松柏之声,犹如躺卧在天柱之下。
我瘦弱的身体写不成字,读起来也容易出错。
为我向故人打听消息,耗费心思练习征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道主义的关怀著称,个人经历充满坎坷,生活中的苦难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悲悯和对社会的不满。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家破人亡的痛苦,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苦闷。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情味的诗作,诗人在描写送别友人高司直的过程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的开头,以“丹雀衔书来”引入,象征着消息的传递,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期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骅骝马的描写,展现出为天子效劳的辛苦,表达了对官场现状的无奈与批判。杜甫通过“荒山甚无趣”来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官场的厌倦,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与友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在长江边的邂逅,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显示出对友情的珍视。尤其是“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在朋友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让人感受到他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
整首诗结尾部分,杜甫通过描绘艰险的旅途与对未来的迷茫,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展现出他对理想的追寻与人生的感慨。诗中蕴含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友人的关心、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展现了杜甫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
“丹雀衔书来”中的“丹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骅骝事天子”中“骅骝”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马
B. 一种鸟
C. 一种人
诗中提到的“长江”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人生的旅途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友人的祝福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送高司直寻封阆州》,并感受到诗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