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8:48
牛
作者:李峤 〔唐代〕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这首诗写道:齐国的歌声刚刚传入,相互之间的较量就已经开始。燕国的阵列早已展现出威力。想要到达桃林之下,必须先经过梓树之间。在吴地,月光下我频频叹息,梦中常常被风惊扰。倘若不借助五位大力士,怎能顺利通过这九折的山路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九折通”出自古代对艰难险阻道路的描述,强调了旅途的不易。
作者介绍: 李峤(约709年-765年),字子华,号青龙,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与绝句,代表作品有《送别》、《秋夕》等,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以写牛为引子,反映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中追求安宁的心情。
李峤的《牛》以牛作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在战争与动荡时代中的复杂心态。诗的开头以“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引入,暗示了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冲突,表现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的描写,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强调了达到这一目标的艰难。
在“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中,诗人深入内心,透露出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诗中的月光与梦境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结尾处“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在没有强大力量的情况下,如何能够顺利地渡过艰难险阻。这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反思,也是一种对时代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隐晦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百感交集,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难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在困境中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齐歌”代表什么?
“九折通”是指:
诗中表现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峤的《牛》与杜甫的《春望》在描写动乱时期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李峤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旅途的艰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各自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