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5: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5:45:53
江左君臣笔力雄,一为宫体便移风。始知姬旦无才思,只把豳诗咏女功。
在江南的君臣之中,文才出众的人很多;一旦采用了宫体诗,风格便会随之改变。如今才明白姬旦并无才华,只是用《豳风》来赞美女子的技能。
作者介绍:李安期是宋代的一个诗人,其作品多以讽刺和抨击为主,常关注政治与社会现象,批评时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宫廷文化的反思与批评,李安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文风的担忧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真实呼唤。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君臣文人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文化盛景的表象与内里问题的矛盾。首句“江左君臣笔力雄”既称赞了文人的才华,也暗示了他们的责任;而“宫体便移风”则揭示了宫廷文化对文风的影响,表明诗人在批评文人们过于追求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文采和深度。后两句则通过对姬旦的评价,指出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往往缺乏思想深度,仅仅是对女性之美的歌颂,反映出一种讽刺和失望。整首诗在语调上显得颇为沉重,表达了对文人和社会风气的无奈与批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江左文人的赞美与姬旦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讽刺意味。同时,使用了象征手法,以宫体诗象征当时文人的风气。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流行文化和文人风气的批判,强调了文学应追求内涵与真实,而非形式上的华丽。
诗词测试:
李安期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宫体便移风”中的“宫体”指的是什么?
诗中对姬旦的看法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安期的作品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现实,但其风格更为沉痛且富有历史感;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在音乐与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细腻,展示了不同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