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11
送于真人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爷慕清声实积时,前朝因幸皋彤闱。
稍瞻风致频相见,又恨霜天遽告归。
至德谩劳中下笑,高才须信古来稀。
自惭功行亏杨许,安得南真谈太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高人的敬仰与惜别之情。诗人仰慕清高的声音,内心积累了很久,想起前朝的荣幸与高雅之地。虽然偶尔见面,也常常感叹秋霜将至,别离的时刻来得太快。即使有德行也常常在世俗中被人嘲笑,才能高的人在历史上本就稀少。自感功业不足以与杨、许等人相比,如何能与南真(指道教高人)谈论太微的深奥呢?
作者介绍:张继先,宋代诗人,以其清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与高人风范的向往,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与一位高人的别离之际,表达了对高人清雅风范的向往与自身才德不足的惭愧。
《送于真人》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古诗,诗人通过对高人的仰慕,反映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无奈。开头的“爷慕清声实积时”,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高人清高气质的仰慕之情。紧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的荣幸,似乎在说,自己虽然有幸接触到这些高人,但仍然觉得自己与他们的差距甚远。
“稍瞻风致频相见,又恨霜天遽告归”,诗人通过“霜天”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预示着离别的到来,尽管见面频繁,但内心的惆怅却愈发加重。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自谦地提到“至德谩劳中下笑”,表达了对世俗的无奈与对高人的敬畏。最后的“安得南真谈太微”,更是将诗人的自惭与对高人理想的追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望与向往。
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思,展现了他对清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人清雅风范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德不足的惭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霜天”象征什么?
诗人自感功德不足的比喻是哪个?
诗中“安得南真谈太微”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