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15
题潼关楼
崔颢 〔唐代〕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在旅途中遇到雨后初晴,我在渡口的楼阁上稍作停留。
山势雄伟,稳固如三辅,关隘把守着九州的门户。
河流从陕西蜿蜒而去,河水环绕着华阴奔流。
傍晚时分,登高望远,眼前的风烟让我感到无尽的愁绪。
崔颢,字颢白,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年不详。崔颢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常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情感,代表作有《黄鹤楼》等。
《题潼关楼》创作于崔颢的游历期间,诗人经过潼关时,正值雨后天气,心中感慨万千,抒发了对山川壮丽和人生旅途的思索与愁绪。潼关是古代的重要关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题潼关楼》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诗歌开篇以“客行逢雨霁”引入,描绘了旅途中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令人倍感舒适。接下来,诗人通过“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的描写,展现了潼关的雄伟壮丽,强调了其作为重要关隘的地理位置。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的描写则将视野从山巅延伸到河流,展现了潼关周围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潼关的地理特色与历史重要性。
诗的最后两句“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则在意境上升华,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傍晚时分,诗人登高远望,眼前的风烟引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愁绪涌上心头,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潼关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潼关的壮丽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地理的深刻认识,以及在广阔天地中所产生的人生感悟。诗人通过旅途的体验,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忧愁和对自然的深情眷恋。
题目选择:诗中提到的“津楼”指的是什么?
A. 渡口的楼阁
B. 酒楼
C. 学校
填空题:诗中“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__。”
判断题:诗人对潼关的描写是积极向上的。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