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7:3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7:38:34
春寒夜
银烛烧残听漏声,
春寒诗思觉凄清。
一庭夜色无人管,
分付梨花伴月明。
春寒的夜晚,燃烧的蜡烛快要烧尽,耳边传来滴滴答答的漏水声。春天的寒气让我心中涌起诗意,却又感到一阵凄清孤独。庭院中的夜色无人关照,只能把我的思绪托付给那梨花和明月。
黄庚,字无能,号东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春寒夜》创作于春季的一个寒冷夜晚,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凄凉,思绪万千,因此写下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在春寒料峭时节,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春寒夜》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春寒夜晚的寂静与凄清,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受,展现了春夜的独特氛围。开篇的“银烛烧残听漏声”,不仅描绘了蜡烛的微弱光亮,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蜡烛即将熄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漏声”则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无奈,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接下来的“春寒诗思觉凄清”,则将个人的情感与环境结合,春天本应是生机盎然的季节,但寒气却使得诗人的思绪变得清冷,反映了自然与内心的矛盾。最后两句“一庭夜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描绘了一个无人关照的寂静庭院,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梨花与明月之间,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接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在寒冷的春夜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展现了孤独与美好共存的复杂心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春寒夜晚的孤独与思考,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对美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接受,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基调。
诗中“银烛”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光亮
B. 寂寞的夜晚
C. 生命的脆弱
D. 以上皆是
“春寒诗思觉凄清”中的“凄清”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内心的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D. 夜晚的宁静
诗人将思绪寄托于哪些意象?
A. 春风与细雨
B. 梨花与明月
C. 竹林与泉水
D. 星星与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