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1:43
折柳
作者: 黄庚 〔宋代〕
阳关一曲灞桥春,
垂绿阴中别恨新。
漫折青丝千万缕,
多应绊不住行人。
全诗翻译:
阳关的曲子在灞桥上响起,春天的气息弥漫。
在垂柳的阴影中,新的离别之恨悄然滋生。
我随意折下千万缕青丝,
但这些丝线恐怕无法束缚住行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阳关”与“灞桥”均与古代送别相关,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阳关曲作为古曲,通过音乐表达离情别绪,灞桥则是历史上著名的离别之地,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生平情况较少,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天,正值人们离别的时节,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离愁别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际关系和情感生活。
这首《折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离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离愁的深刻体验。首句“阳关一曲灞桥春”,以音乐引入,渲染出温暖而又伤感的氛围。诗人在春天的背景下,提到“别恨新”,将离别的痛楚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哀伤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漫折青丝千万缕”,则通过“折柳”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对离别的纪念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离去时的无奈。然而,“多应绊不住行人”一句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尽管有种种牵挂,但人终究要走,离别是不可避免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诗人通过自然的意象与人情的交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使得这首诗在表达离愁的同时,也展现了人生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强调了生命中的相聚与离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折柳》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庚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阳关”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首送别曲
C) 一种风景
D) 一种花卉
诗中“青丝”象征什么?
A) 离愁
B) 年轻与美好
C) 自然的景色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庚的《折柳》和王之涣的《送别》,两个作品都表现了离别的主题,但《折柳》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细腻,而《送别》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离愁的感受,反映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