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漂母饭信图 其二》

时间: 2025-05-22 12:04:50

诗句

一饭岂能忘漂母,英雄未遇有谁知。

可怜屏底丹青笔,不画登坛拜将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04:50

原文展示

题漂母饭信图 其二
作者: 黄庚 〔宋代〕

一饭岂能忘漂母,
英雄未遇有谁知。
可怜屏底丹青笔,
不画登坛拜将时。

白话文翻译

这碗饭怎么能忘记漂母的恩情呢?
英雄如果没有遇到机会,又有谁会知道他呢?
可怜的是画屏上那支丹青笔,
竟然没有描绘出他登坛拜将的盛况。

注释

字词注释

  • 漂母:指《史记》中漂母为韩信提供饭食的故事,象征着恩情和帮助。
  • 英雄未遇:英雄如果没有机会被重用,便无人知晓其才华。
  • 屏底:画屏的底部,指画作的底部区域。
  • 丹青笔:指画家的笔,丹青是古代绘画的颜料。

典故解析
“漂母”出自《史记·韩信列传》,讲述了韩信年轻时曾因贫困而饥饿,漂母施以援手,给予他一碗饭,后韩信成为一代名将。此诗以此典故表达对恩情的铭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字子渊,号白云,宋代诗人,以诗名扬于世,尤其擅长描绘人情世态和历史典故。

创作背景
此诗为黄庚所作,意在追忆漂母对韩信的恩情,同时借此反思英雄的命运与社会对他们的认知。

诗歌鉴赏

《题漂母饭信图 其二》是一首通过具体的历史典故来表达情感的诗。诗的开头便以“漂母”这一形象引入,强调了对其恩情的感激与铭记。诗人通过对“英雄未遇”的思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有才能的人可能因环境和机遇的缺乏而被埋没,其才能无人知晓。诗中流露出对历史上那些被遗忘英雄的同情与惋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最后两句则通过艺术的视角,表现出画家未能描绘出英雄登坛的壮观场景,似乎在暗示,历史的伟大时刻往往容易被忽略,值得后人铭记与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寄托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饭岂能忘漂母”:开篇即以漂母的恩情为主线,表达对帮助者的感激之情。
  • “英雄未遇有谁知”:反映出社会对英雄的冷漠与无视,英雄的成就与机会密切相关。
  • “可怜屏底丹青笔”:转向艺术创作,表达对画家的惋惜与无奈。
  • “不画登坛拜将时”:强调艺术未能捕捉历史的辉煌,暗含对历史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一饭岂能忘漂母”用饭比喻恩情,表现了深厚的感情。
  • 对仗:“英雄未遇有谁知”,工整的句式使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恩情的铭记、对英雄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漂母:象征恩情、帮助。
  • 英雄:象征才华和潜力,未能被认可。
  • 丹青笔:象征艺术创作与历史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漂母”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贫穷
    B. 恩情与帮助
    C. 画家
    D. 英雄

  2. 诗中提到的“英雄未遇”,意味着什么?
    A. 英雄总是成功
    B. 英雄的才能未必被人知晓
    C. 英雄不需要帮助
    D. 英雄不需要机会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黄庚的《题漂母饭信图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涉及对人情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恩情与命运,后者则更宏观地描绘了国家的兴亡与人民的疾苦。两者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史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中措 其五 朝中措(尊守生辰) 朝中措 江上 朝中措 其一 龙潭驿怀旧 朝中措 重九 朝中措·双鞬锦领出西山 朝中措 北京晤齐燕铭,为赋 朝中措 朝中措·天休令节庆生申 朝中措·癸未,一九四三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铢的成语 不劳而获 舌字旁的字 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析骨而炊 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好古敏求 疑嫌 斤偏旁的字有哪些?带斤的汉字大全 顺口谈天 妈妈的字怎么写?妈妈的字笔画顺序详解 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寸长片善 三字俗语大全_经典三字俗语解析与应用 同的笔画顺序详解_同字的笔顺规则与书写技巧 耒字旁的字 清莹秀彻 戚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