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5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58:58
唼藻沧江远,衔芦紫塞长。
雾深迷晓景,风急断秋行。
阵照通宵月,书封几夜霜。
无复能鸣分,空知愧稻粱。
这首诗描写了一只孤雁在遥远的沧江上觅食的情景。它嘴里叼着芦苇,飞过了紫色的边塞。晨雾弥漫,使得迷离的晨景变得模糊,急促的秋风让它的归途变得艰难。明亮的月光照耀整夜,几夜的霜寒封住了它的身心。如今已无法再鸣叫,心中只感到愧疚,对不起稻谷与粮食。
骆宾王,字观光,号冥鸿,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景物及人间情感,尤其擅长描写孤独与思乡之情。
《同张二咏雁》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诗人常在江湖间游历,受到大自然的熏陶。这首诗以孤雁为题,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
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描绘孤雁的活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慨。开头两句“唼藻沧江远,衔芦紫塞长”,将孤雁的栖息环境描绘得十分遥远而又宁静,唤起读者对自然的无限遐想。接下来的“雾深迷晓景,风急断秋行”,则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表现出孤雁在归途上的艰难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阵照通宵月,书封几夜霜”,夜晚的明月和寒霜的意象,象征着孤雁在艰难环境中对生命的坚持,同时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最后“无复能鸣分,空知愧稻粱”,则是孤雁内心的无奈与羞愧,感受到无法再为自己及他人鸣叫,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渴望,展现了唐代诗歌特有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孤独与归属的渴望,通过描绘孤雁在自然中的艰难旅程,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故乡的情感依恋。
选择题:诗中“唼藻”指的是:
A. 水鸟捕食水草的声音
B. 秋天的景象
C. 雁的鸣叫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紫塞”是指_____。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绘孤雁的旅程,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