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7:58
原文展示: 草堂一上人 戴叔伦 〔唐代〕 一公持一钵,相复度遥岑。 地瘦无黄独,春来草更深。
白话文翻译: 一位僧人手持一个钵盂,相互陪伴着越过遥远的山岭。 土地贫瘠,没有黄独(一种植物),春天到来,草木却更加茂盛。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贫瘠土地上行走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戴叔伦游历或隐居时所作,通过对僧人行走于贫瘠土地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僧人生活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贫瘠土地上行走的景象。首句“一公持一钵,相复度遥岑”通过“持一钵”和“度遥岑”两个动作,形象地勾勒出僧人的形象和行走的艰辛。后两句“地瘦无黄独,春来草更深”则通过对土地贫瘠和草木茂盛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和僧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在贫瘠土地上行走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和僧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一公”指的是什么? A. 一位僧人 B. 一位官员 C. 一位学者 答案:A
诗中的“黄独”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矿物 答案:A
诗中的“春来草更深”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 C. 春天的忧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