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夜山中赠别友人》

时间: 2025-05-07 12:30:27

诗句

何处邀君话别情,寒山木落月华清。

莫愁今夜无诗思,已听秋猿第一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2:30:27

原文展示

秋夜山中赠别友人
施肩吾 〔唐代〕
何处邀君话别情,寒山木落月华清。
莫愁今夜无诗思,已听秋猿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冷的山中,哪里可以邀你一起倾诉离别的情绪呢?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落叶,显得格外清冷。不要担心今夜没有诗意可言,我早已听到秋猿的第一声悲鸣。

注释

  • 何处:哪里。
  • :邀请。
  • :你。
  • 话别情:倾诉离别的情感。
  • 寒山:寒冷的山。
  •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
  • 月华清:月光清澈。
  • 莫愁:不要担心。
  • 无诗思:没有诗的情思。
  • 秋猿:秋天的猿猴,常被认为象征孤独与哀伤。
  • 第一声:指秋猿叫声的第一次。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秋猿”是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和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字子华,晚唐诗人,少有才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结合。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秋夜,作者可能在山中与友人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在孤独环境中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留恋和对离别的淡淡忧伤。第一句“何处邀君话别情”直接引入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接着,描写了寒山的景象,落叶与月光的结合,渲染了清冷的气氛。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映衬了作者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清冷与萧瑟。最后一句“已听秋猿第一声”则用秋猿的叫声作为情感的引子,暗示了即将来临的孤独和哀伤,使整首诗在清冷的气氛中带有一丝的凄美。整首诗在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邀君话别情:询问在哪里可以与友人倾诉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2. 寒山木落月华清:描绘了一个寒冷、清澈的夜晚,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3. 莫愁今夜无诗思:劝慰自己不要担心今夜没有灵感来写诗。
  4. 已听秋猿第一声:已然听到秋天猿猴的叫声,感叹自然的声音带来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寒山”和“月华”的对比,强调了夜晚的清冷与孤独。
  • 拟人:秋猿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
  • 意象:寒山、落叶、月光与猿声共同构成了诗的意象,渗透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主题思想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情感和秋夜的孤独,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人情与自然的相互交融,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寒山:象征孤独与冷清的环境,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落叶:代表离别与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月华:象征纯洁与清冷,烘托出诗人心境的宁静与哀伤。
  • 秋猿:孤独的象征,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猿”象征什么? A. 忧伤与孤独
    B. 快乐与欢笑
    C. 希望与重生
    答案:A

  2. 诗的第一句“何处邀君话别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盼重聚
    B. 对离别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3. “寒山木落月华清”中的“月华”指的是? A. 太阳的光辉
    B. 月光的清澈
    C. 星星的闪烁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与《秋夜山中赠别友人》都表达了离别情感,但前者更强调对未来的期望,后者则更倾向于孤独与哀伤。
  • 王维的作品中多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而施肩吾的诗则更直接地描绘了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江中风 剡溪看花 秋原野望 裁衣曲 孔北海融述志 宿韬光望海日 吴宫词 祁奕远至钱塘 秋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字旁的字 虎魄 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页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言行不一 高字旁的字 逸失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无功受禄 奇肆 死不改悔 泰然自若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国君 修好结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